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四 )


有人说,七十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 。在我们这这三大件,应该是八十年代了 。六七十年代结婚也不叫彩礼,那时我们这里叫“聘礼”也只有8块钱,嫁妆也是非常简单 。不像现在开口就是天价彩礼,房子、车子,那时的女子可没有现在的值钱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当然都希望彩礼、嫁妆置办得体面一点,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
在我的朦胧印象中,我们老家对六、七十年代的彩礼、陪嫁并没有那么多的苛求,随大众不被人笑话就可以了 。
六七十年代,我们老家结婚是不允许搞大操大办的,要“节俭办婚事” 。男女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后,由双方家庭商量,挑选一个黄道吉日 。双方家庭象征性地买点糖果和置办简单的生活用品等 。
那个年代,我们这里种植有少量的棉花,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坐在灯下纺纱织布,一年一年积聚起来,到时可派男婚女嫁之大事 。
做嫁妆的被褥要双数,少则是四床,多则八床,也有人准备十床的,可供新人一辈子铺盖着的 。
到七十年代末,人民生活逐渐好转,刺激了消费欲望,结婚时彩礼、嫁妆就要购齐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加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人们也形象地称其为“蹬蹬、转转、听听、看看” 。手表一般还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飞鸽牌、永久牌的,这才叫上档次 。
想想那个年代,儿女结婚既省钱,又省事 。看看现在,孩子结个婚,双方父母既累心、又损财 。办完一场婚事,足以让人脱层皮 。
六七十年代,没有要钱的 。六十年代给女方做六七套衣服,两套行李,没什么家具,一般都买两个木箱子,做十几双鞋 。再就是洗漱用具,婚前给女方押腰钱,少则几十,多则一百二百 。
到七十年代,彩礼多一些 。有要四套行李的,十套衣服的,衣服和六十年代也不同了,七十年代有化纤,毛纺织品 。有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的 。有要二百三百彩礼钱的,不过不公开 。六七十年代结婚也准备酒席,不过很简单 。
六七十年代和现在没办法比,那时最多的也不超过一仟元 。
六、七十年代刚好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时期,那时我们村和隔壁村的青年都热衷看电影,十里八乡不管天睛下雨(天睛在露天晒场放映,下雨天在大礼堂放映)全部男女青年都会蜂涌而至走向电影场地谈恋爱,只要你情我愿然后回家跟父母一提,当父母的马上会托媒人上门提亲 。
说到农村财礼在六十年代也只是应景而已,有的五十、六十,最多八十是天价了,另外带女方去供销社买上四套衣服,再配上一把花洋伞就行了 。
至于陪嫁一般也就一床盖被一床垫被而已,还有两只红色杉木箱装着自己的衣服鞋袜,再带上一付利市桶(浴盆、脚盆.马桶),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农村嫁娶了 。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不过在七十年代后期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财礼有一百.一百六.二百也有的了,陪嫁也多了起来,有脸盆架.五斗柜、大衣柜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