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有雕,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庸老师对雕有如此执念?

估计金老爷子看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 。《射雕》和《神雕》都是以抗金和蒙古侵略为背景的,一想到蒙古,草原,加入雕正常!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有雕,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庸老师对雕有如此执念?

文章插图
我认为,雕是一种猛禽,是一种稀有之物 。它是一种爱憎分明的动物,你一旦帮了他,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报恩 。这和金大师书中的侠客很相似 。另外,这种动物很少见,便于写书的人自由发挥 。中国过去的文人,都讲究借物抒情、借景生情……等等 。而金大师是一个心中有沟壑的人,他把他的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倾注在书本中的人物中 。其实好多文化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物,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自己写日记,有的人写小说,有的人拍电影……等等,不一而足 。我估计在金大师的理想中,他更希望当一个古代的游侠,行侠仗义闯荡江湖 。现实中因为有各种负累,难以成行,只好寄情小说,聊表情怀 。各位老铁们,你们认为我说的对吗?
当初射雕英雄传传入台湾地区时,改名大漠英雄传,原因是主席的词 。由此可想见 。其实双雕代表的是一种家国精神,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背景都是蒙汉元南宋之争 。而金庸大师确实对家国有执念,一生意愿是从政的传统士大夫思想 。
从书中内容来看,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是反应侠客在面对家国背景下的不同处事方式所以都有雕 。射雕英雄传以丘处机追杀卖国求荣的狗官为引子,引出金兵在大宋境内勾结谋害郭靖杨康父亲为始,到最后蒙古长大的郭靖返回大宋保卫止,整本书串联的暗线就是民族之争 。神雕侠侣以则是郭靖负责在襄阳搬砖,杨过负责江湖秀操作,以杨过最后击杀蒙哥为国立下大功止 。两本书反应的都是侠客面对外族入侵的态度 。
从金庸经历来看,金庸从小就对政治有很强的诉求 。上学时期,因为贴了讽刺校长的版画,从而被开除,中止学业 。在建国之初,也极度意欲从事外交,和乔冠华后来的外交部长有过接触,因家庭出生意识到自己的外交梦不过泡影,转战香港 。在香港从事媒体工作,当时武侠一支笔,社评一支笔,只怕金庸先生心中对社评政论看得更重 。金庸大师自己对此有期望,反应在小说中也不奇怪 。
从这两本书的成书时间看,射雕英雄传让金庸爆享大名,一时洛阳纸贵,其后金庸开创明报,依靠小说打开市场,所以神雕侠侣上承射雕,取其雕字,增加联系,十分正常 。射雕英雄传中后记中作者自况,此书为的是歌颂为了平民百姓的郭靖,而不是弯弓射大雕的铁木真 。
金庸先生的作品自必带有他自身的印记,作者的家国思想溶于小说,两者取名带有雕字,就很容易理解了 。
硬杠成吉思汗!
我觉得是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所谓的自由会当凌绝顶的自由不拘一格的自由
射雕三部曲分别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
《射雕英雄传》原名又叫《大漠英雄传》,射雕英雄传的整个历史背景是发生在南宋宁宗庆元年,主线是通过郭靖的成长来展开,隐藏的线便是当时整个历史背景,金兵作乱南宋,蒙古伺机而动 。而郭靖在蒙古大漠之上射下过雕,成吉思汗也射下过雕,郭靖老师哲别也有过这种操作,所以全书被叫做射雕英雄传也就不稀奇了 。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有雕,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庸老师对雕有如此执念?】而神雕侠侣完全就是为了承接第一部的射雕,延续第一部的故事,延续第一部的书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