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85在后期是不是靠数量而非质量压倒虎式的?( 二 )


1944年7月8日的苏德坦克战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20辆德军坦克面对80多辆苏军坦克的群殴,在短短20多分钟内,30余辆苏军坦克变成了爆炸燃烧的死亡陷阱,坦克第65旅的旅长和第3营营长也在这场悲剧性的战斗中阵亡了,德军坦克没有一辆被击毁 。
由此可见,德军坦克对苏军坦克的质量优势究竟有多大 。
双手难敌四拳,一虎难斗群狼 。因为武器差距,二战时期的苏德战争中,苏联在跟德国的坦克战中,就采取了群殴战术,以数量的优势来完胜德国虎式坦克 。
据资料显示,虎式坦克于1942年8月正式投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但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坦克产能非常低,到1944年4月,产量最高时月出产的105辆 。
直到1945年2月,共生产了1354辆"虎"式重型坦克 。有的朋友会搞不懂,德军坦克总产量才1300多辆,哪来的2万多辆损失?
其实我们说的1300多辆,是德军虎式重型坦克的产量,德军各类坦克的远不止这么点,两万多辆的损失是整个德军的损失 。
但德国的这点坦克产量相比于苏联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
苏联的各种T-34/85从1943年的283辆,到1944年的一万辆,1945年又开足马力生产,总共生产出18000辆T-34/85,加上其它类型的T34,总数不低于五万辆!
而苏联在二战中一共生产各种类型的坦克14万辆,加上苏联是主场作战,很多坦克可以返修,据统计苏联人一共修复了超过20万辆/次的坦克 。
而T-34/85坦克可以在800米的距离上击穿虎式的正面,而T-34/76则能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轻松击穿虎式的侧面 。
如果把T34/85比做狼的话,几十头恶狼去迎战一头猛虎,老虎也是凶多吉少,难以占上风的 。
另外,苏联国土广袤,有战略纵深,坦克击毁坦克只是杀伤德军的方法之一,苏军有的是其他方法消灭虎式坦克 。
拿虎式来说,很多虎式坦克是被苏军反坦克地雷摧毁的,或者死于苏军反坦克炮和各类火炮和空袭,最后才是坦克,所以德军坦克击毁被苏联坦克击毁的仅只占很少一部分,苏联对付德军坦克,是靠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炮还有炮兵的联合作战来完成 。
苏联之所以要用数量来压倒德国坦克,首先是因为德军坦克先进,苏联是战时,又是主战场没有研发新式坦克的条件 。
其次,美国从苏德战争开始打响没有多久,就对苏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援助,让苏联有条件去生产更多的坦克 。
美国从1943到1945年春天,每月向苏联援助高速钢300吨,工具钢1500吨,刻度钢13000吨,热轧钢700吨、冷轧钢板8000吨 。
有了这样的便利,让苏联的群殴战术得以实现,在战争中用数量弥补坦克性能的不足,在战争中彻底打残德国陆军的坦克部队,让德军的装甲集群为主的闪电战略成为纸上谈兵 。
T-34/85不可能在质量上压倒虎式,否则德国坦克部队早就崩溃了 。
首先,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的压倒性优势,是用重量换来的 。虎式坦克重57吨,虎王坦克重68吨,而苏联重型坦克“斯大林-2”才46吨 。这么重的车体,导致生产性很差,而且火炮、发动机、负重轮、炮塔等都要求很强的加工能力,所以虎式坦克造价很高,工时也特别长 。
如果苏联人按照这种造价和工时来造坦克,那么以苏联比较粗糙的工艺和技术,坦克生产肯定拼不过德国人 。
事实上,T-34/85采用的是“够用就好”的思路 。防护方面,能确保防护50毫米反坦克炮就够了,75毫米和88毫米炮基本不想了,反正费劲增加防护也未必管用 。
火炮方面,85毫米炮虽然还不如黑豹坦克的长管75毫米炮,但在500米距离基本能击毁虎式,在1000米距离上运气好也能瘫痪虎式,距离再远也未必打得中 。所以,T-34/85的火力还是够用了 。苏联不是没有更好的火炮,但是122毫米炮太笨重而且射速太慢,100毫米炮性能最好,但研制进度赶不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