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引进俄罗斯技术,发动机制造到何种地步了?

虽说,我国早期从俄罗斯引进了AL-31F,前几年又引进了AL-31FM1,RD-93,D-30-KP2这3款航空发动机 。
但是,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与引进的AL-31F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参考了RD-93生产了涡扇-13,参考D-30-KP2生产了涡扇-18 。
涡扇-10航空发动机则是基于CFM56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又融合了国内的技术制造的 。
也就是说,国内的航空发动机也只有涡扇-13,涡扇-18与从俄罗斯引进的发动机有关系,不过这两款发动机也是在涡扇-19和涡扇-20正式服役之前的备胎而已 。
RD-93和涡扇-13与涡扇-19同属中型推力航空发动机,其加力推力在8-10吨之间,可以适装于枭龙和歼-31这两款战斗机 。D-30-KP2和涡扇-18与涡扇-20同属于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其推力在12.5吨上下,主要装在轰-6K和运-20这两款大飞机上 。
而AL-31F主要的装机对象是苏27,苏30MKK,苏30MK2,歼11A,歼10A,早期的歼11B 。AL-31FM1主要装在歼10B/C,歼20上面 。国产涡扇-10航空发动机主要装在后期的歼11B,歼11BS,歼16,以及正在量产的歼10C和歼20上面 。
综合国产航空发动机和引进的俄制航空发动机来看,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已经赶上了甚至超越了引进的俄制航空发动机,尤其是在推力,大修时间,整体寿命上 。
就从涡扇-19和RD-93,涡扇-10和AL-31F,涡扇-15和产品-30来看吧
涡扇-19航空发动机是歼31的配套动力来源,其加力推力为10吨级别,推重比也为10,基本上达到了世界先进中推的水平,是具备抗衡EJ-200,F414的实力 。
而RD-93航空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仅为8.2吨,推重比为8 。其作为枭龙战斗机和歼31的动力之源,提供的推力还是显得不那足够,更无法与EJ-200和F414相提并论 。
综合来看,我涡扇-19的性能已经超越了RD-93,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得益于国内材料技术的发展,涡扇-19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采用第三代单晶耐高温合DD409,使得其涡前温度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得推力增加了不少 。
涡扇10航空发动机有涡扇-10A,涡扇-10B,涡扇-10C这3个型号 。涡扇-10A是涡扇10系列的稳定型号,级量产型号,加力推力与涡扇-10没有差别,同为12.5吨 。
涡扇-10B则是增推延寿版,其加力推力为13.5吨,大修时间为1000小时寿命可达2000小时 。在推力这个指标上,已经赶上了AL-31FM1 。
而涡扇-10C则是继续增推版,加力推力可达14吨,目前歼20和歼10C用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 。
AL-31F航空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为12.5吨,大修间隔仅为300小时,寿命为1500小时 。在国内的维修下,又将其大修时间提高到了500小时 。
而早期装备歼20的AL-31FM1航空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为13.5吨,推重比可以达到8了,与涡扇-10B有的一拼 。
涡扇-15航空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在17吨-18吨之间,推重比可以达到11 。只不过一直在研发中,尚未装备歼20战斗机服役 。该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应该用上了IC10金属间化物,低压涡轮叶片用上了DD409单晶耐高温合金 。
产品-30航空发动机定位加力推力在18吨,目前已经安装在苏57战斗机上试飞了 。从进度来看,产品-30是要比涡扇-15快不少的 。
综上所述,国产涡扇-19和涡扇-10以及涡扇-5航空发动机的部分性能已经达到了与俄制同类产品相当的水准 。但是有一点,尽管涡扇-19和涡扇-15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比较好,但是还没有服役,这也算不足的一点 。
美国于上世纪就拿出了F119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又在本世纪拿出了推力更大的F135航空发动机,还在研制新型变循环航空发动机 。从中推,到大推,再到超大推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一骑绝尘,领先其他国家近10年时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