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合理的否定+合理的肯定 。
当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安全的,是足够的,是高质量的,那么孩子就不用带情绪的去面对所有问题,更多会选择聆听感受 。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
第二、了解孩子内在愤怒和攻击性发泄方式
首先,要肯定地告诉孩子可以有情绪,可以大哭大闹,但原则是:当孩子表达愤怒时,不许伤害自己,不许伤害别人,不许伤害物品 。
其次,当孩子刚开始进入到有意攻击的状态中时,会表现出的愤怒、不公平、委屈等感受 。家长要及时跟孩子去分享这些感受背后的需要,告诉他除了使用合理的发泄方式,还要消化掉这些不好的感受 。
最重要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不去压抑孩子的表达,家长一定要适当鼓励孩子把情绪说出来,可以通过身体上的拥抱给他安慰,告诉他: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
第三、重新建立大脑的认知模式
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打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变的,其他方式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感,让自己被关注被肯定 。
其次,不要过于敏感别人的想法,把内在感受扩大化,以免导致自己做出冲动的行为 。如果想要知道别人的想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问他 。
另外,当孩子面对具有挑战的情景、挑衅的情形,或者是让他感觉极不舒服想要动手的情景时,家长可以教他这样做:扭过头,深呼吸,舌头顶住上颚 。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喜欢打人的小孩”——无论是还没上幼儿园的宝宝,还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甚至隔壁邻居家的“小霸王”,总之有这种表现的孩子总让人感觉讨厌 。事实上,这类孩子的父母也苦恼得很 。
记得之前看过《养育有道》一书,里面曾提到“小孩乱打人”的问题,或许专家的意见能够帮助到苦恼的家长,从而尽量扭转孩子“喜欢动手”的不良习惯 。
书里指出,每个孩子都不会“无端”打人 。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 。孩子爱打人,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龄 。1岁左右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未完全发育,打人多是因为语言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
此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然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例如,1至2岁的幼儿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忽然打人一下,家长可以拿着孩子的手对孩子说:“你打我是不对的,你可以拍拍我或者摸摸我” 。
家长这样反复引导几次,孩子就知道下次怎样引起别人的注意了 。大一点的孩子打人,也有一定的原因 。例如孩子之前经常打家长,家长却溺爱孩子没有纠正,孩子打家长的习惯就延伸到了打他人身上 。
还有的孩子身强力壮,当和别人发生冲突或争抢东西时,“打人”可以帮他获得直接利益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养成打人的习惯 。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在教育时要“狠心” 。
绝对不能让他享受打人得到的利益,比如通过打人拿到的玩具,绝对不能让他玩 。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打人拿到的玩具不能玩” 。
此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要用什么方式拿到玩具,比如可以用商量或者交换的方式等等 。将这种教育方式持之以恒,孩子就能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和其他人交往了 。
另外,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对孩子实行“温柔的控制” 。在孩子打人时抓住他的手,不让他得逞,并且告诉他“你要什么可以和我说,不要乱打人” 。几次之后孩子就会知道,打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慢慢减少打人的次数 。
总之,对于“孩子打人”这个问题的讨论,父母不能一刀切,认为打人就是道德不好、行为恶劣、欺负弱小,更不能“以暴制暴”,体罚孩子一通了事 。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弄清原因并纠正 。如此一来,才能有效解决孩子的成长难题,促进亲子关系 。
- “足球就是人生”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你是从哪一部作品认识的周星驰?对这部作品有什么看法?
- 上海罕见病女孩燕子得的是什么病,怎么一回事?
- 开个蔬菜店需要什么 30平方的门面适合开蔬菜店吗?
- 一个女孩子有男朋友还吊着别的男生什么心理?
- 为何有的人生下来多苦多难,有的人却富贵一生?
- 为什么说潘凤是三国里面最厉害的?
- 空调上的无风感什么意思
- 在我的世界里怎么做自动刷铁轨机
- 办公室MM久坐瘦身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