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月的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怎么办?( 三 )


【22个月的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怎么办?】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小美的认知老师告诉我,3岁前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 。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
防患于未然-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
1岁以后每个宝宝需要一个娃娃 。平时在玩的时候,父母需要有意识地教宝宝如何正确地表达友好 。比如,我经常会教小D去抱抱娃娃,教她去亲娃娃,她要摸娃娃时,我会边示范给她看,边说,“轻轻的,温柔的” 。平时见到朋友来我家玩,我会教小D挥手说,嗨,来打招呼 。这些示范其实就是在教宝宝,当她们语言还不完善,但他们想表达的时候,怎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
冷静处理-教会宝宝明白这个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当宝宝出现了打人,不管是打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宝宝 。首先,最关键的是,父母需要及时干预,千万不要一笑了之 。父母的干预行为本身就是在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 。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其实就是在默许宝宝这样的行为 。但如何干预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毕竟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
1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宝宝打了家庭成员,有时候父母或者长辈会顺势和孩子继续打闹,“呀,你敢打妈妈,小坏蛋!”通常都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这是很不正确的 。因为我们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打人”的行为原来是可以得到关注,让父母和我进行互动的方式 。那以后,她出门,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就会用同样的方式 。
另一种家长会是另外一种极端,一看到孩子打人,就觉得特别气愤,于是也会打他,或者教训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惩罚让孩子记住不可以打人 。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有点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不能明白“惩罚”的意思,相反,我们父母的行为本身在给他们进行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马上把宝宝移到一旁,用平静并且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打人,打人会让他人受伤”,来进行制止 。这里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可以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样才能认真听我们说话 。
2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
制止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宝宝已经很生气,这时,父母可以抓住宝宝的手,继续和孩子说,“不打人,不打人!” 。先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如果是大点的孩子可以询问她的感受),“你很生气对吗?非常生气,这么大的生气!”,边说可以边比划个西瓜样子,对于小宝宝来说,生气程度用大小来表示更加直观 。这个行为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慢慢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是什么 。只有先明白了情绪,才能再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
如果宝宝没有生气,只是在表达友好却下手过重的话,我们可以和孩子说,“你是希望Susie和你一起玩对吗?你可以这样告诉她 。”然后示范给宝宝看,比如我家是边挥手边说嗨 。这个行为是在认可宝宝所谓的“打人”其实是在表达,只是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 。
如果进行了情绪梳理后,孩子还继续有打人的意向,那就可以说,“如果你继续打人,我只能让你去其他地方玩了 。”这是很清晰地和孩子表达了,对于不被鼓励的行为,他是需要负责后果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