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月的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怎么办?


22个月的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怎么办?

文章插图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模仿和强化 。孩子喜欢模仿,一些电视镜头的暴力行为、书籍中的血腥画面、父母的性格、与人处事的态度等直接影响他们 。由于年龄小,对于是非的判断能力有限 。当看到别人的攻击性行为时,在他们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下,就会像过去所见过的一样,采取攻击性行为 。
当孩子有了打人的毛病家长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家长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立规矩 。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 。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2、鼓励孩子说出打人的原因 。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 。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 。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3、提高孩子的能力 。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 。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 。并在以后着意训练 。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4、提高孩子的自信 。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 。
您好,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可能需要了解多一些信息,
比如:孩子多大了,男孩女孩,家里还有没有其他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带还是爷爷奶奶带又或者是保姆照看 。
信息越多可能越容易知道从“哪里”帮孩子 。
没有那个孩子天生“打人”,打人的行为他一定“看过”有可能还“感受”过 。(被打)
举个例子1:
一个爸爸很恼火家里6岁的哥哥打3岁的弟弟 。
一天周末,爸爸休息在家,哥哥和弟弟在客厅玩玩具,玩着玩着就听到两儿子因为抢玩具嚷起来,声儿还越来越大,没等爸爸出去,弟弟已经哇哇的大哭起来 。
爸爸瞬间火冒三丈,把哥哥拉过来照着屁股上就是两巴掌,瞪着眼睛怒气冲冲的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打弟弟,不要打弟弟,你怎么每次都不听 。叫你跟弟弟好好说,你怎么就记不住 。”
如果这个画面可以定格:
一个怒气冲冲的爸爸自己打着6岁的儿子,同时教训着6岁的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
6岁的哥哥在“感受”3岁的弟弟在“看到”什么是“打人” 。
如果真要问“为什么”打人?
应该问问那个大人 。
如果真要帮助孩子改掉“打人”习惯 。
需要有人让他看到,打人的人在“改变”!
简单八个字:“身教言传”!
如何应对孩子的有意打人行为?
第一、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善意交往
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说:“在教育中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 。”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合理的否定,而不要对孩子所有事情都否定 。
1.家长对孩子合理否定
在家长对孩子行为进行否定前,首先要听一听孩子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并对孩子的语言、情绪进行合理地分析,然后理性对待 。其次,对孩子合理的否定也要建立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家长对孩子正确的情绪理解上,以及他们的需求和满足的基础上 。
2.家长要对孩子合理肯定
当家长想要改变一种孩子的行为习惯时,一定要预留足够时间和耐心,去帮助他 。上面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到的“不含诱惑的深情”就是要对孩子学会合理的肯定,对孩子的行为学会包容,也不放纵孩子的为所欲为,以免给自己和世界造成很多不合理的认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