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你是如何理解你的“幸福感”的?

幸福感不在贫富,更多层面来自于尊言 。有奔头才谈得上有兴福感 。如果一天吃饱了睡,行尸走肉,那这个人就不懂得什么是幸福感 。

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你是如何理解你的“幸福感”的?

文章插图
谢邀:我的幸福感就是从大的方面讲,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从小的方面就是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衣食无忧,子女不用操心,有好朋友不时相聚,亲友常走动,有书读,足矣!
幸福感?哈 。吃喝不愁嘛 。
有人吃喝不愁需要一个亿 。我只要十万就够了 。多了我就不识数了 。
精神上也得有点儿需求呗 。精神上嘛,希望今日头条专门制做一个白板的头徽颁给我 。不是大危奥,而是麻将里的东南西北中发白 。就是那个大白板 。要是嫌我各色就算了嘛 。
恋爱婚姻纳?娶一个媳妇儿,找一个情人 。不能多了 。多了太乱 。受不了嘛 。
谁还有好的,知会我一声嘛哈 。
幸福有很多种理解,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自由 。有人的追求个人主义、有的人追求社会价值 。这里我介绍一下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对于“幸福”的理解: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 。
庄子在其《庄子》一书中的“逍遥游”篇中,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 。他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 。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而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更高一层的理解可以获得绝对的幸福 。
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充分自由发挥我们的自然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而来 。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和老子一样 。“德”代表自然能力 。按照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认为,顺乎天意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能力也不同,但是他们充分自由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的幸福是等同的 。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 。大鸟能飞千万里,而小鸟只能在树间穿梭 。但它们都是一样幸福的 。
所以,关于获得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 。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 。那怎样才能获得绝对幸福呢?
人在能够充分自由发挥自然能力的时候,就是幸福的 。但是这种发挥在很多情况下会受阻,例如生老病死,所以佛家以老病死为“四苦”中的“三苦”,而“生”也是一种苦 。所以庄子认为,依靠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的幸福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制的,庄子也认为,畏惧死亡是人类不幸福的主要来源 。
虽然有天灾人祸的带来的痛苦,但是庄子认为如果能理解,则痛苦会减轻,比如天下雨了,大人可以理解,所以不会生气,但是小孩不理解就会生气 。用道家的思想总结就是“以理化情” 。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 。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 。他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绝对幸福 。
那人怎么变成圣人,怎么才能获得绝对的幸福 。庄子认为要达到“不知之知”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弃知”,弃知的结果就是没有知识,但这种没有知识和无知是两回事,“不知”状态是先达到了有知的阶段,然后弃知的 。而无知则没有这样的过程 。
他们赞美社会和人类的原始状态,把圣人比做婴儿和无知的人 。婴儿和无知的人没有知识,做不出什么区别,所以都像是属于混沌的整体 。可是他们的属于它,是完全不自觉的 。他们在混沌的整体中,这个事实他们并无觉解 。他们是无知的人,不是不知的人 。这种后来获得的不知状态,道家称之为“不知之知”的状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