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安全有保障吗?

今年来,面对金融监管趋严和金融风险层出不穷的趋势,不少人问:信托产品是否安全可靠有保障呢?
首先,我的回复是:信托不管是什么产品都应该是安全可靠有保障的?下面从法律、监管、流程和现实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信托产品为什么是安全可靠的,供大家参考 。
2019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企稳,但是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加上今年以来不断上演的信托违约案例,使得很多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靠谱不能和信托没出现过风险和“保本保息”等划为等号 。任何理财产品都不能宣传保本保息或者完全没有风险 。
信托之所以安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信托公司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而且我国目前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只有68家(另有三家处于停牌状态),目前来看也不会再有新的增加 。与国内上千家的银行、数百家券商和期货公司相比,信托牌照可以说是中国所有金融牌照中最为稀缺和最为值钱的牌照 。
法律层面 。所谓信托,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 。作为一种法律行为,不同法系的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信托的定义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
2001年出台的《信托法》对信托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为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涉及信托的法律法规主要所谓的“一法三规”,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正是信托的“一法三规”,规定了信托公司的经营范围、行为规范;同时对信托公司的设立、信托业务的开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因此信托公司在实际经营中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
所以,从法律意义层面上,信托是靠谱的 。
监管层面 。现在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分别是银行、保险、券商和信托 。这四大金融业态,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在中国也不例外,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高于券商和保险 。也就是说,信托是名副其实的正规军 。信托是受银保监会下的信托部所监管同时也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因为信托属于金融这个大系统 。
按照规定,信托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向董事会提交内部审计报告以外,还要向央行报送上述报告的副本,频率至少是每半年一次 。所以,信托是在严格监管下进行风险管理和经营的机构
流程层面 。和银行理财不同,信托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的生产商,而不是一个搬运工 。两者的流程是有区别的,银行理财是将客户的钱聚集起来进行各类产品的投资,比如国债、大额存单、国债逆回购、信托等等,利润来源是利息差;
而信托公司则是直接开发产品,将投资者的钱募集过来借给给融资人,信托公司赚取的是管理费 。两者的模式,有根本的区别 。
准入门槛 。现实中,信托公司并不是什么业务都开展的;也就是说信托业务的准入有一定的门槛,也就是政策指引 。每家公司的指引对各类业务的开展,都有自己的标准 。以政信类项目为例,会对交易对手(融资方)的区域、财政收入、主体评级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准入门槛,是保证信托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一概不介入 。通过硬性条件的初筛,确保的就是项目可靠,风险可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