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几部分组成?有这方面的系统性总结归纳吗?( 十 )


农历-武术-二十八宿-对联-龙-五行学说-八卦-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气-道-茶艺
学科
数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祖冲之;算盘 。
传统文化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
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黄帝内经》 。
农学:《齐民要术》贾思勰著,《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庙宇,宫殿,故宫,阿房宫,塔,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
绘画:油画,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当代抽象国画) 。
书法: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中国雅乐 。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豫剧 。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双簧 。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史 。
服饰:参见中国服饰 。
饮食:请参照中国菜 。
菜系
川菜(四川菜)
湘菜(湖南菜)
粤菜(广东菜)
苏菜(江苏菜)
鲁菜(山东菜)
浙菜(浙江菜)
闽菜(福建菜)
徽菜(徽州菜)注:不是安徽菜 。
教育
国子监,太学,科举制度,私塾,书院,翰林院 。
文学
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神话
中国寓言
中国典故
典故即典制和掌故 。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多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实或传说 。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语 。典故一词,出现在《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如"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山海经》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从这则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至今几千年来,到底发生过多少故事,没人能够说得明白 。《尚书序题目》:"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 。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丘,聚也 。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籍而修《春秋》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确实是"俱往矣" 。
大部分典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了 。《韩非子》中有"心不在马"的典故,是说:赵襄主向王于期学驭术,不久与于期比赛,换了三次马都落在于期之后 。襄主说:"先生教我驭术,没有教尽吧?"于期答:"驭术已尽,使用有错而已 。凡驭驾,贵在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才可以加速致远 。您落后则欲追上臣,领先则恐被臣追上 。赛车非先则后,而您领先落后心都在臣身上,又何以调于马?此君为何落后也 。"本来也是个好典故,无奈《礼记》中的一句"心不在焉"就使得极富哲理的"心不在马"湮没于书海之中了 。即便是"心不在焉"本身也变得与本义完全不同了 。《礼记·大学》原文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本义是说:修身在于正心,身有忿恨、恐惧、好乐、忧患则不能正心 。只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味,这样修身才能正其心 。如此看来,"心不在焉"已与原始本义南辕北辙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