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用倒装句 喜欢用倒装句的只有山东人吗?

其实在这条微博火之前我还没意识到我们山东人说话这么爱用倒装句 。山东人最出名的倒装句估计非“知不道”莫属了 , “知不道”就是普通话里“不知道”的意思 , 这句话就是一句很典型的倒装句 。
外省人:“您知道人民路怎么走吗?”山东人:“知不道” 。外省的人一脸懵逼 , 您到底是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还是知无不道呢?哈哈

山东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用倒装句 喜欢用倒装句的只有山东人吗?

文章插图
两人在酒店喝的兴高采烈:
问:哪儿人 , 你?
答:山东的 , 我 。来 , 干一杯!
问:山东哪儿的?你 。
答:济南的 , 我 。
我也是济南的 , 再来一瓶!
问:济南哪的 , 你!
答:济南八里洼的 , 我 。
真巧 , 八里洼的 , 我也是 。再干一杯!
问:姓啥?你!
答:姓王 , 我 。
哈哈 , 硬是巧了 , 我也姓王 , 再干!
烧烤店老板娘实在看不下去了 。
拿起手机:嫂子 , 快来吧 , 你老公和你儿子又喝多了 。
主要我汉文字博大精深 , 即使倒装打乱秩序 , 语意还是能懂 , 全国各地都有倒装句 , 不说了上个厕所先
山东人确实喜欢用倒装句说话 , 比如 , 不明白 , 不知道 , 山东人说;知不道 , 一般人说回家 , 山东人说;家走 , 家去 。可能与孔孟有点关糸 。
我认为山东人用的比较多 , 也是受传统的影响吧 。比如:在北方对不认识的人问路 , 你好朋友?我上哪去怎么走?对南方的朋友问路你好先生?我上白云路怎样坐公交等 , 虽然是倒装句可是都是听得懂的 , 先把你好用在了前面也是对人家的尊重 , 在山东以前也有不礼貌的人问路 , 唉同志我上哪去?这样的话很多人会给你指相反的方向 , 当然了不是全部 。也有的把重点先放在前面 , 比如:厂长对你可不满意了 , 你办的什么事啊?以后你可要小心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 , 你把那本书给我拿过来老李 , 这也是比较熟悉的人才这样讲 , 要是用正句这样讲 , 老李你把那本书给我拿过来 , 就和下命令似的让人家感到不舒服 , 当然了这是本地的用语习惯不代表全国 。对教育孩子也是这样 , 孩子办错了事 , 首先说我打死你 , 你办的什么瞎包事让人家找上门来了等等 , 要写这方面的事太多了就举几个例子吧 , 大多数山东人把词语倒着用听起来还算听得懂 , 在写平面文字时也大量的用显得不通顺 , 读者不用心是读不懂的 , 这样的习惯对年龄大的是改不了的 , 以后的年轻人会改变的 。正骑毛驴看书念滑句 , 倒骑毛驴看书一本正经的看是不是有这样的道理就不知道了 。我认为山东的倒装句只要不超过词语的原本用意也是可以的 , 山东人用的多这可不是山东的专利 , 在历史上其他地方也是用的 , 也就是本地的语言不一样就是了 , 为什么这样讲?孔孟之道在中国可是几千年了啊 , 在历史上只要是有点文化的人都会受到影响的 , 说多了大神会反对的 , 就回答到这里吧 。
高手云集实在关注不过来!抱歉!关注来关注去的不知道把自己关注到那旮旯去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