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学习过颜真卿的楷书 。
颜真卿楷书的碑和帖不少,非常方便学习 。
为什么学颜真卿行书的却不多?
一个原因:颜真卿行书作品较少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 。
颜真卿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字不多而且多处涂涂改改,想要作为学习范本并不太适合 。
颜真卿的行书,除了《祭侄文稿》外,除了一些假托颜真卿名字的外,颜真卿亲手写的行书可以确认的还有《祭伯父文稿》和《争座位帖》,三帖称为“鲁公三稿” 。
《祭伯父文稿》和《争座位帖》目前没有墨迹存留,只有刻本 。
然而《争座位帖》的拓片是这样的 。
《祭伯父文稿》宋甲秀堂拓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下图其中部分 。
颜真卿留存下来,可以确定肯定是他写的这三件手稿 。但是因为是手稿,草稿 。而且都是情绪激动的时候的草稿,字迹不清晰,涂抹严重 。
本来存留的字迹很少,这三张草稿从清晰度和辨识度上,想要学更很难 。
颜真卿行书不好学的最主要原因,在情绪非常激动下写得字,我们现在平常心端坐怎么学 。
一本正经的经常临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和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是很错误的事情 。有些人把《祭侄文稿》的墨迹和章法,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
王献之,王羲之之子,著名大书法家 。王献之可以和书圣王羲之并称“二王” 。
能够并称二王,一是书法水平高,而是王献之和王羲之有区别 。
颜真卿的行书,比较像王献之的行书,而王献之颜真卿的行书与王羲之区别很大 。
颜真卿和王献之的字较为外拓,王羲之比较没有那么外拓 。王羲之的技法非常丰富,外拓内擫转换自如 。欧阳询的行书,基本上就是内擫为主 。欧阳询的行书历史评价也不是很高 。
欧阳询就是学王羲之学的,欧阳询缺少变化 。过于内擫,字不舒展憋憋的 。
那么说明外拓的字呢 。
上图是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纵25.3厘米,横24.0厘米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
看到区别了吧,两者相比,外拓看起比舒展 。
王献之和颜真卿他们的行书就是外拓的 。如果你要学颜真卿的行书,是可以从王献之那里取法的 。王献之的行书草书肯定不比颜真卿的差 。
王献之的字,留存的不少,肯定够你学 。大部分都是情绪正常的时候写得,非常适合学习 。
很多人想要否定王羲之,原因千奇百怪,就是要否定 。
甚至有些人提出,《兰亭集序》真迹是第一行书,《祭侄文稿》第二行书,《兰亭集序》摹本是第三行书 。这样的说法,不是说《祭侄文稿》是第一了吗?
为什么非要把《祭侄文稿》捧上第一 。
因为《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情绪起伏非常大的手稿,充满了情绪,但是涂改严重很杂乱 。
现在丑书有一个特征,就是杂乱 。王羲之那样的写不出来,但是乱七八糟,这个不用写,乱画就行了 。
颜真卿现存又没有情绪比较稳定,没有涂抹的行书笔记,这就正和有些人的意了 。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肯定是泪流满面,气息紊乱 。能够把字写出来就非常不错了 。颜真卿不会故意把字写成《祭侄文稿》那样,也不会故意的涂涂改改 。
哎,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
我们现在有些人,生活的挺好,非要把字弄得乱七八糟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是什么社会环境什么情况什么心理状态 。
- 如何用一句方言来证明你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 如何做木炭烧烤
- 川菜回锅肉如何做
- 椰子肉太硬如何变软
- 如何评价王思聪与作家花千芳的对战?
- 如何减掉臀部脂肪?
- 如何才能烫出洋气、时尚、减龄的卷发发型?
- 减肥期间 如何挡住零食诱惑?
- 前端框架更新迭代这么快,如何自学提升,避免面试会问到?
- 如何看待FB2删减片段透露的剧情:格林德沃预言默然者杀死自己最害怕的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