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能保存上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门直接给答案,宣纸能保存上千年的根本原因是:原材料使用自然淘汰之法,剔除了所有易发生变化与反应的有机物,仅保留了纤维部分,且所有生产过程均无添加,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使得其在后续的自然存续时间里,性质非常稳定,既具有了抗虫性,又具有了抗腐性,故而能够保存长达1050年以上 。
这种结论,是在近代业内科研人员的实验室模拟环境下,经过实验而得出的数据,说服力很强 。
据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刘仁庆先生10多年前的实验研究表明,原纸能够保存上千年的原因,具体包含如下一些方面:
宣纸耐久性好的主要原因是与纸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品宣纸的PH制在7.1~8.4之间,呈弱碱性,这种特性对于在空气中的稳定是有利的 。
研究表明2-4年生的青檀树皮采剥之后,最适宜宣纸的制造,祛除杂质后的纤维稳定性很好,同时也能最大化衬托水墨的表现力,因此,深入地研究青檀的栽培、生长、砍伐、对于宣纸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这种网状结构,是由个头较大的檀皮纤维空隙间填补上细小一点的稻草纤维之后,形成接触面更多的链接状,有利于纸张的韧紧度,长时间保存不至于粉化、松散 。
刘教授的实验采集了不同的“书虫”共56条,经过与多种纸张的“同时共存”对比实验之后,得出结论,最为常见的2种蛀虫感兴趣的是蛋白质及淀粉类食物,而对檀皮与稻草的纤维部分“不合胃口”,因此使得宣纸更不易生虫,但这种“不易生虫”是相对的,在虫子有机可乘的作品一类纸张保管中,因后续可能因装裱等原因带入了其他物质的话,作品被虫蛀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强的 。
实验概述:
刘仁庆教授当时的实验是采用了美国国家认可的标准“达比法(tappi)进行的,把几种参与实验的纸张,放在105±0.5°的热恒温箱中,这种标准是烘烤72小时相当于自然环境中的25年 。
当时的样纸选用了7种,经过126天之后,除了3种宣纸之外,其余的4种其他纸张全部损坏,而宣纸的结构内部的青檀皮与稻草的纤维结构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得出结论126÷3×25=1050年 。
也就是说,模拟实验证明了宣纸在自然环境中存放1050年之后,其结构与特性仍没有多大改变 。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常说的“纸寿千年”这句话,结合该实验的结果,并不是说宣纸到了1050年之后就会坏掉,而是科学地论证了,在环境适合的自然状态中,宣纸经历1050并不会坏掉,至于到底多少年才肯定要坏,后续没有人再做更多的模拟实验去论证了 。
然而,1050年的时间,作为一张宣纸,作为今后科技越来越发达的现实社会,这个寿命也足以够用了!

宣纸能保存上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纸寿千年就是个大概数,目前人们看到最古老的纸是西汉早期的,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基本就是被最初发明的纸 。古语说纸的寿命通常是“纸寿千年” 。我觉得其寿命长短要看两点,内决定原因和外影响原因 。
内在原因是制造工艺和原料 。我国的纸应该发明于秦汉时期,是古人用绳头碎布之类(大麻、苎麻纤维)为原料制作的麻纸,或者以废茧丝纤维制作的动物纤维赫方纸 。
《说文》对纸字的解释是:纸,从系,氏声 。系就是丝,应该源于赫蹄、方絮那种由茧丝之类的动物纤制成的薄而小、名而贵的纸张 。但大宗的纸张制造还是选用资源丰富的麻和树的韧皮层纤维来制造 。大体过程是:原材料的水泡发,切碎,碱浴,蒸煮,舂捣,悬浆,帘抄,脱水,干燥和砑光等步骤 。
由于这些动、植物纤维是天然生成的,虽然分子较大,结构却非常稳定,能在自然界长期存在 。这就是它能够长久存在寿逾千年的最主要内在决定原因 。如果是现代人工化学合成的有机纤维,它的分子也比较大,却极不稳定,如果暴露在阳光下,被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就开始老化碎断,何谈千年之寿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