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西之一的西溪湿地

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 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 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 , 在这人间天堂杭州就有着国家第一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 , 这里以独特的景致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 , 城市文化于一身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杭州市区西部 , 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 , 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5A旅游景区 , 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1.5里 ,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园区约70%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 , 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 , 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 , 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 , 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
对于西溪湿地的历史 , 概括地说 , 可归纳为远古雏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民国萎缩与现今新生的六个阶段 。在四五千年前 , 西溪的低湿之地 , 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 , 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 , 而干旱之时 , 湿地也就出现 。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 , 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 。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 , 到唐末五代为止 , 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 , 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
到了宋元时期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 , 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 , 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 。明清时期 , 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 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 , 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 , 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民国后 , 湿地日渐萎缩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 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 , 工厂企业的发展 , 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
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 , 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游资源 。西溪之重 , 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 , 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
西溪人文 , 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 , 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西溪民风 , 淳厚质朴 。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 , 历史悠久 , 形式独特 , 被誉为“花样龙舟” 。
主要景点有三堤:“福堤”、“绿堤”和“寿堤” , 十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和河渚听曲 。
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之“肾” , 由杭州如水口所采集的水样于西出水口采集的水样对比 , 西溪湿地对于水的清洁功能非常显着 。千百年来 , 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 , 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 , 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
【杭州三西之一的西溪湿地】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 , 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 , 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