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876期
痛风,久痛入络,久痛必瘀,痰瘀为患,痰源有二,皆宜化痰通络,重在化痰痛风,经过初期的湿热为患阶段,反复发作几次后,多会出现气滞血瘀、病程过久的瘀血阶段,即中医温病学叶天士所谓的“久病(痛)入络”,痛久必瘀 。
今天科普,我们重点聊聊痰湿(瘀)阻滞所引起的痛风关节疼痛 。
简单来说,人体内的痰源有两个产生途径,一个是来源于痛风的无形之病理产物湿邪,湿聚凝聚关节,湿聚久生痰,郁久化热,引起关节气血闭阻而成为痰(湿)热痹阻 。
第二个来源,是人体脏腑正气亏虚所产生的內湿,也即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导致的脾胃湿邪壅盛,日久聚而化痰 。
体内有痰后,痰和瘀一样,就属于体内的有形之浊,痰随气行,会无处不到,但痰之为患,则总是在人体正气最为亏虚的局部,如身体远端关节空隙,或是留痰之所,或可痰湿阻滞,气血闭阻,从而关节肿痛 。这可以从明代医家戴元礼所著的《证治要诀》中的记载理解:“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胀痛,两手软痹 。”
此时有人会误以为风,从风痹而治的话,思路就偏颇了,怎么办?既然是痰饮所致的疾病,当然适宜于用导痰汤加“木香、姜黄”之类药物,加以调理 。
痰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性质差不多很相近,但是因为痰湿的湿已经化为痰,如果再去祛湿而不化痰的话,则难以收功 。因为本来湿就难以祛湿,所以会反复发作,如果因为症状和寒湿痹阻类似而去散寒祛湿不化痰的话,治疗也很难奏效 。
一句话,体内一旦有了痰和湿胶着,二者是同源异流,而痰湿盛者,调理当以化痰通络为主,而且要重在化痰 。

文章插图
痛风多年,痰(湿)瘀痹阻,如何辨证分型?中医认为痛风是湿浊瘀阻,留滞于关节筋脉,导致气血不畅气滞血瘀而致 。
而且痛风因为受湿热痰瘀痹阻,痰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黏腻重着,“体为湿困,下先受之”,所以常会首先以跖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热痛,痛如虎噬,昼轻夜重,反复发作,并伴有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
痛风患者中,多以常年劳累、暴饮暴食、嗜食高蛋白高嘌呤食物、喝酒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而诱发 。
痛风反复发作后,会在关节腔内渗液,伴有关节周围和耳廓等处,包括跖趾、指骨间有“块瘰”(也就是痛风石)、血尿酸、尿尿酸都会高 。
根据痛风中医症候,痛风可辨证分型为:
湿热蕴结型: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触之更痛且局部灼热,得凉则舒,拒按 。可伴有体热口渴,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
痰热阻滞型: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关节功能受限,屈伸不利,肌肤紫暗,按之感觉稍硬,关节周围有块瘰硬块,肌肤干燥,皮色黯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 。
痰浊阻滞型:这类患者,多见于痛风反复发作多年以后的痛风患者,一般关节肿胀,甚至在关节周围有漫肿,局部酸楚麻木,有的人可以看到块瘰(痛风石)或关节处硬结不红 。身体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 。舌淡胖质黯,苔白腻 。脉缓或弦滑 。
肝肾阴虚型:这类型患者,多见于痛风多年,反复发作,关节痛如被杖,因为反复发作,尿酸侵袭骨质,导致关节变形(畸形),症状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行走困难 。间歇期和急性期界限不再明显或不清晰,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并伴有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
- 痛风用什么小妙招
- 可以治痛风的全部中药 治痛风的五味中药
- 尿酸高引起痛风如何缓解
- 痛风中医具体辨证
- 不卖凉茶卖“不痛风,不上头”啤酒,王老吉想干嘛
- 肝郁气滞型阳痿吃什么中成药
- 治疗肥胖的减肥中成药
- 常用的减肥药中含有哪些中成药
- 为什么有人说菊苣可以缓解痛风真的有用吗
- 为什么说痛风不得癌 癌症会引起痛风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