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武七被人骗过,但是,他仍然对人保持了善心,以善心度量别人 。
见杨树坊一片真诚,武七对他也很是信任 。
病愈之后,武七和以前一样,闲时,就外出行乞;忙时,就帮人家做佣 。
武七得到的钱财,都放心地交到杨树坊跟前 。
又过了好几年,已经积攒有数百千串的钱了 。
这些钱,放在杨树坊那里,他一者为武七保管;再者,他将这些钱放出去,作为母钱,收着子息 。因为利钱丰厚,所以,钱财增长的数量也很快 。
杨树坊对武七很是关心 。
作为传统的读书人,杨树坊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他认为,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武七也需要认真考虑 。
于是,杨树坊就劝武七说:
“筹资兴学的事,需要从长计议 。您也年纪不小了,眼下,为传宗接代,您先处理个人的终生大事,娶妻生子为好!”
武七坚决认为,这样不行,他回答杨树坊道:
“我的志愿,我一刻都不敢暂忘,我所积攒的这些钱,就是为了设立义学的,其他的事情,我是不会考虑的 。”
杨树坊力劝,武七始终不以自身的终生大事为意 。
等到钱财积攒地差不多了,杨树坊就开始和武七商量兴办义学的事情 。
杨树坊最初的提议,是将义学设立在本庄——武庄 。
但是,武七对这一提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设立义学,本来就是为了救济贫困的孩子,让他们有书读 。贫困的人家,到处都有,义学设在本庄,似乎仅仅就是为了独厚本庄,有涉私之嫌 。
第二、设于本庄,可能会有奸邪的人对义学动心,如果他们假借名目对义学进行侵蚀,到时候,乡里乡亲的,事情恐难收场 。
第三,可将义学设在柳林 。
第四,柳林距离武庄有数里之远,来回不会费多少功夫 。
第五,柳林比武庄大,孩童也多 。
听了武七的意见之后,杨树坊考虑了一下,觉得武七说得也很有道理 。于是,两人就议定,将义学设在柳林 。
于是,就开始购置丰腴的田地,作为未来学校长期经营的经济来源 。
然后,选择优良的地段,动工建立学舍 。
武七在附近村庄行乞,所以,附近的乡民大都知道有武七其人 。等到武七捐资建立义学的消息传播开来之后,乡民们都被他的义举感动了:
一个行乞的人,竟然能够省吃俭用,用积攒下来的钱财为乡民的子弟读书着想;
一个行乞的人,竟然能够如此慷慨好义,做出这样的善举,实在是难得,也真是不容易啊!
于是,在武七的感召下,附近村庄的人们,都纷纷解囊,进行捐助,促成义学的兴办 。
良田的购置、学舍的建设,都只是义学兴办中的基本条件,义学兴办的重点在长期的经营 。
义学兴办过程中,一边做基本的准备工作,一边又根据田产的情况,订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比如说田地的管理、田地中出产粮食的租出收回、钱财的支出收进等等,全都订定有合理严格的章程 。
根据义学的发展情况,逐渐设了经学教习、蒙学教习 。
蒙学的教习,由义学出面,聘请当地品学兼优的诸生来负责;
经学的教习,也是由义学出面,聘请当地有名望的举人来负责 。
因为义学的资产相对充足,所以,对于聘请进来教习的塾师,束修都是非常丰隆的 。而且,义学之中,十分礼遇塾师,礼节非常周到 。
学生入学之日,武七会亲自过来参加 。
当日,武七会先向塾师叩头,然后,一一拜过在义学读书的生员童子 。并且,还要摆下丰盛的宴席,请乡间有学养的绅士陪塾师饮酒进食 。塾师与乡绅饮酒进食时,怎么邀武七入席,他都不肯 。他会一个人立在门外,平心静气地等待塾师用餐完毕 。
- 便利店营业执照怎么办理
- 华为平板恢复出厂设置不了
- 在哪可以领失业补助金
- 怎么做咸菜小黄鱼
- 发不了朋友圈怎么回事
- 适合小学生的微信昵称
- 安徽灾情通报
- 迷你世界几层钻石最多
- 纵向和横向的区别
- 鸡是哺乳动物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