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产生肥胖的学说( 二 )


(4)错误的进食频次学说――这一学说告诉人们,在进食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进食的频次不同,也会引起肥胖的产生 。大鼠动物实验表明,每天只给予2次饮食和自由进食的大鼠对比,前一组体重明显加重 。在人群中也发现多吃少餐与少吃多餐相比,前者更易引起肥胖 。
【关于人体产生肥胖的学说】(5)遗传学说――斯通卡德(Stun kard)等在一卵双生的儿童中观察发现,肥胖的一致率比异卵双生儿童要高,强调其有遗传性 。另外,一卵双生儿直到青春期,双方肥胖发生率为70%,青春期后则下降为30% 。这说明遗传因素确实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一因素也是被认为可以克服的 。最近巴库德(Buchurd)及彭鲁斯(Perusse)也发表了体内脂肪蓄积与遗传因素相关只占5%―30%的数据,这一数据也说明,遗传是肥胖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所占比例并不很高 。
(6)运动不足学说――运动不足,不仅在于减少了能量消耗,也使机体变成了能量易在体内贮藏的代谢状态 。实际上,一旦成为运动不足状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也减弱,形成肮胰岛素的状态 。由于抗拮胰岛素的作用,而代偿性地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相对于降血糖作用的减弱,而脂肪合成的作用却未减弱,因此,就产生了脂肪蓄积的代谢状态 。更有甚者,处于运动不足状态下,基础代谢下降,贮藏能量却增加,而且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也亢进 。实际上,运动不足在肥胖成因相关性方面,与其说是能量消耗减少,还不如说是代谢状态的改变所引起的要多些 。
运动不足的情况,在现代社会里已成为肥胖产生的重要原因,日愈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如交通手段的完善、家庭劳动的电气化、体力劳动的减少,已经几年形成了“省力型”社会 。因此,成人膳食近10年来尚未改变,使肥胖者急剧增加,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
(7)热产生机能障碍学说――在有关脂肪细胞当中,有作为能量“仓库”的白色脂肪细胞和具产热作用的褐色脂肪细胞两种 。特别是在啮齿类(如鼠类)动物中,这种褐色脂肪细胞,在维持低温下的体温调节和食物诱导性热产生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实际上,有一些褐色脂肪细胞功能不全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其热产生不能顺利进行,体温在低温状态下慢慢下降,最后导致死亡现象 。实验证实,遗传性肥胖动物,其该种脂肪细胞机能低下,食物诱导性热产生下降 。根据这一结果,有人设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褐色脂肪细胞的功能不全来制作低耗能的体质(动物)模型,从而进一步研究引起这一肥胖的成因呢?关于这一观点,目前尚没有资料记载有关研究结果 。
人类褐色脂肪细胞在成人体中起作用吗?研究证实,确实起作用,因其只占脂肪细胞的1%左右,被看作是肥胖产生的原因,似乎理由不很充足,否定者不在少数 。
但是,单纯性肥胖热产生力确实也较低下 。这一结果在由于肾上腺素引起的热产生,在肥胖者当中,低下 。减量(肾上腺素)后,热产生力还是低下,这提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最近拉鲁新(Rarussin)等指出哺乳期的婴儿热产生力也低下,易于产生肥胖 。因此,热产生力低下也可以认为与引起肥胖有一定的可能性关系 。
总之,解释从肥胖的病生理推测单纯性肥胖的成因来看,在单纯性肥胖方面,这些因素是复合形式构成肥胖成因的 。在诸多因素中,主要应该强调进食频次的不正确――过食及运动不足为其主要原因 。关于这两个成因,要从生理、生化上完全解释肥胖形成的原因,尽管显得有些说理不足,但在临床实际施治中,却可找到可能的治疗对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