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章插图
1、塞下曲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 , 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 , 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 , 直为斩楼兰 。
2、译文
到了五月 , 天山依旧白雪皑皑 , 没有鲜花 , 只有地冻天寒 。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 , 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 , 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 , 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 , 消灭敌人 。
3、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 , 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 , 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 , 枝间时见子初成” , 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 , 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 , 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 , 在天山 , 自然 , 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 , 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 , 被诗人敏锐地捕捉 , 然而 , 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 , 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 , 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 , 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 , 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 , 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 , 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 , 诗人写“闻折柳” , 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 , 从前未具此格 。”又说:“一气直下 , 不就羁缚 。”诗为五律 , 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 , 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 , 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 , 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 , 以气脉直行 , 豪纵不拘 , 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