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一树梨花压海棠”,这究竟有什么深意?

“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的深意,就是做诗的人意有所指,作者采用比喻的写作手法,代指一种年龄差距较大的婚姻关系 。
此诗的作者是苏轼,苏轼写了这首诗是有一定原因的,苏轼有一个词人朋友叫张先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他在八十岁的时候竟然要纳妾,而且这个妾十分年轻,只有十八岁 。那么,苏轼作为张先的好友,自然要去贺喜吃喜酒的 。
对于这种老夫少妻的婚姻,在古代不是什么奇闻怪事,但好友之间调侃嘲讽的行为自然会有的 。于是苏轼即兴写下这首被后人引用无数次的名句 。原文是这样说的: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 。
诗文的前两句说明了两者的年龄差异,也描写了两者之间在容貌上的悬殊 。一个是白发老者,一个是青葱红妆 。诗的后两句描写洞房之夜新人同房时的情景,在这里出现整首诗的神来之笔——一树梨花压海棠 。作者用一树梨花来形容好友的须发皆白,用粉红的海棠花来比喻新娘的姣美 。一白一红形成意识形态上的视觉对比,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反差认知 。
此诗成诗于北宋年间,后世多有引申使用“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句,一般用来嘲讽老夫少妻或“老牛吃嫩草“这一类型的婚姻和恋情 。虽然我们不能洞察苏轼做这首诗时的心态是基于文学创作目的,亦或是单纯意义上的调侃戏谑,都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的吟诵和学习 。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个自媒体问答或者创作中,“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词,在不知不觉中与低俗扯上了不清不白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借用引申古人的名句时,应尊从作者的审美意识,且不可借古词,引邪意,使原本美好的东西乏善可陈 。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这首诗表面看来是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实际也表现出社会真实现象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新时代,老夫少妻的现象依然犹存 。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张先自己也做了一首诗对自己“白发戏红颜”的“功绩”自吹自擂了一番,毕竟他才是真正的风流才子(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故此,“一树梨花压海棠”由此而来!
到底体现出人伦的什么含义?男人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与自己相差一甲子年轮的红颜相伴终生,而女子若然与自己相差三岁、五岁的人做伴侣,就会失去了人们的祝愿和同等对待的热情,这是风气,还是人性 。
本来爱情不分种族和年龄,如果有一天,女人同样能够被世人接受,我想社会是进步了吗?还是恶化了呢?
这首诗出自宋代苏轼的《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翻译:
新娘十八岁,新郎已经八十岁,一头苍白的头发对着新娘艳丽的红妆 。
鸳鸯被里两两成双,好像一树梨花压倒了海棠 。
这首诗是苏轼为祝贺他80岁的老友张先纳妾而写的 。古代有钱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所以这个张先老先生就谈了个忘年恋,娶了个18岁的美娇娘当小妾 。所以苏轼送了一首这么顽皮的诗 。
十八新娘八十郎比较好理解,很直白说了新娘18岁但是张先已经80啦!所以张先的苍苍白发对着美娇娘的红妆 。
后面两句写的是洞房花烛夜,俩人同盖鸳鸯被成双成对缠绵悱恻,后面这句诗句就成了金句,因为大家都能理解梨花是白色的形容张先,和苍苍白发相对应 。
苏轼和张先的关系很好,所以他故意写了这么首艳诗调笑张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