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年“六月六”是什么一个来历吗?该干什么呢?

是我的生日!
六月六,这个民间俗节 。它包含物侯,时令与农情的自然变化 。提示人们如何劳作和如何过一个好夏天和好秋天 。它也包含着一种提醒和警示作用 。
这一题目,记得去年此时已有回复,今再作简论 。
今日六月七,昨日六月六 。六月六,大暑节气 。天气高热,知了始鸣 。此时,在中北方是一年中最热,也是大风大雨一年中的最猛最高潮时期 。所以此时节,在我国几千年过往的历史上,都是高旱,发水的高发期 。而人们就处在抗旱和抗洪防洪的节骨眼时段 。
在古代的这个大暑之季里,人们为了秋的丰收和水的安逸,人们就有对物事和上天有一种期盼和美好平安的祈愿,所以人们就在大暑之节中的六月六日中推崇了一个民间节日,叫蚂蚁节 。这个节日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原大地上传承和祈祷着 。其节日的特点旨在防止洪水的暴发,以求得人畜平安和秋的归仓 。
过这个蚂蚁节在六月六日的早上开始,一天的时间 。早上家家户户烙焦馍,用芝麻和面,烙成薄薄的圆单馍,炕的焦焦的,吃着焦香可口 。
吃焦馍的用意即是这一天吃焦馍的,凡掉地上的大小馍块(渣),不能再捡起吃了,应把它留给蚂蚁吃 。平常吃馍掉渣可捡,而六月六是不能捡的 。其意是对蚂蚁的尊敬和敬畏,虽非神而当神敬畏 。意思是让蚂蚁吃饱了香焦馍,它们就不会再去河堤上,湖坝上打洞了 。它们不打洞了,就能防止水患的发生 。这是中原古代先民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一种祈祷方式 。因此,六月六便成了中原的一个蚂蚁节 。
六月六,处在大暑之中,大暑节或前或后就在六月六日的前后几天 。
而六月六,在中原还有一个俗语,叫六月六,挂锄钩 。
中原之地,地处平原,处于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心,农耕上下五千年 。
挂锄钩之意,是说古人,或者说过去,中原大地上的先民,与五月收麦,忙种安秋,夏至后开始用锄头锛麦茬 。或是用一个铲子安上一个长木把把麦茬铲下来搂成堆,再弄回家烧锅 。而后,便开始锄草 。从夏至到大暑的一月时间里,草锄三遍 。到六月六这天以后就不再锄了 。一是草基本锄净,二是庄稼棵已深,也没法再下锄了 。是以到了六月六日这一天,古人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挂锄日仪式而流传下来 。
何为挂锄钩呢?因为古代民间房屋都是草房,浅而低,墙为泥土垛成 。房上有木梁,梁两头安有斜撑举兽 。在梁与举兽的交叉外,可供挂锄 。因为过去人穷,房不多,也无棚子,杂物和农具没地方放 。所以这个锄在不用时,就把它挂到了梁头上了 。
6日初6,我们这里叫绿月绿,是树木枝叶一年中最繁茂的时间;同时呢也是给泉下的人上坟的日子,可是我昨天没有去,没办法 。今天轻一点了,也可以去见你大小姐了!
六月六晒龙衣,今天晒不干,下雨一百天,今年的今天下雨了,说明后半年雨水较多了,老一辈人都这样说,还说六月立秋,颗粒无收 。
每年的六月六是天贶节,翻经节、请姑姑、小白龙探母日 。是北宋真宗赵恒设立的 。相传这一天赵恒得到了上天赐给他的天书,所以设立了这个节日,并在泰山脚下盖了一座天贶殿 。
这一天的民俗有回娘家、晒虫虫,苏北地区还有将炒熟的面粉掺合糖油做糕的习俗 。
应该是晒衣服,小时候这天都把能晒的都晒出来 。
也应该是梅雨期家里潮湿,梅雨过后不晒都会发霉吧 。
六月六最有名的应该安徽的“龙舟节” 。由于这天是大禹的生日,安徽人,用这个日子缅怀治水英雄,当天举行大型的祭祀龙王活动 。活动主要以赛龙舟为主要形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