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疾病该怎么办?( 四 )


求全向外,关注外在 。
求缺向内,关注内心 。
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外在的成功和忙碌,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填补内心的空缺 。
而抑郁也正是因为我们过于追求外在所导致的,内心孤寂 。
学着和自己相处,正确的看待自己,用正念的力量来武装自己,相信你一定能远离抑郁 。
做最自信的自己 。
三、写出害怕,直面恐惧
我们内心担心的事,往往会压抑我们最真实的想法,从而产生内心的冲突,引发抑郁 。
而生活中,多部分我们所担心的事,通常并没有那么的可怕,是我们的恐惧感让我产生了恐惧,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我们所恐惧的事情本身 。
比如: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所有参加恐惧测试的受访者,写下当下让他们感觉到害怕的事情,并把内容留在实验室 。随后让他们一周以后再回来拿走,当时这些令他们感到恐惧的内容 。重新拿起的那一刻,他们突然都感觉不再害怕了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很简单,他们产生恐惧的是当时的感受,但一周后这些担心害怕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抽离出了当时的那个环境 。
从一个更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当时自己的恐惧的内容和状态 。
我们称之为,旁观者抽离 。
生活中,我们需要具备这种能力,能发现和观察到自己的情绪,恐惧,抑郁等等,只有能认识到自己当下处于什么状态,才有能力和方法来帮助自己走出来 。
就像如何让一个人快速的停止哭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站到镜子面前,看到自己哭泣的样子,通过镜子让自己抽身出来,那一刻他发现了自己,看见了自己 。
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当我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我们内心也就逐步的走向强大,而抑郁的感受也会随之远离我们 。
2019年,多留点时间给自己,爱自己,才有能力更好的爱生活 。
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油!
去医院治疗
谢你邀请回答!
你这其实是两个问题,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心理疾病和精神病虽然同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却是不一样的:
大凡精神病人因缺乏“自知力”,一般无痛苦体验;
而心理疾病的患者因存在“自知力”,普遍情况是明知自己不该如此,但却控制不住,摆脱不了,因而十分痛苦 。
既然是病,那就要及时找医生就诊 。
轻度的心理疾病门诊治疗即可,如果是重度的比如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和抑郁症等则需要住院治疗 。
但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治疗,心理治疗必不可少!
这就是你的第二个问题:
“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心理医生?”
参考如下:
1.首先要看他的资历;
比如副高级职称以上,国家正式学术团体(比如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理事或委员,这两个学术团体的委员和理事全国一共才几十个人,属国家级专家 。
2.从业年限;
医学总体上是“经验学科”,看的病人越多,其临床经验就越丰富,此处不多赘述 。
3.看其职业操守;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医德”和敬业精神,是否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口碑如何 。
4.看其擅常专业;
同样是心理疾病,有的医生擅长看强迫症,有的医生擅长看抑郁症,有的则可能擅长看恐惧症,这个一般在医院门诊大厅的医生介绍栏目中都有介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