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要如何养生,冬季才能少生病?( 三 )


二、调脾胃
初秋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 。
而湿邪最易伤脾,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
并且,经过一些“苦夏”的折磨,很多人的脾胃难免会虚弱 。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
在初秋的时候,若调养好脾胃,可以在秋冬进补的时候,事半功倍 。
对策:


1、少瓜多果
进入秋季,要注意少吃瓜,多吃果 。
因为,多部分瓜类比较寒凉,会加重脾胃负担 。
所以,初秋多吃点温性的水果,少吃凉性的瓜类,有益脾胃健康 。
2、适当吃粥
入秋后,多吃点粥类,有益脾胃健康 。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 。
初秋时节,适当的多吃点粥,对于调养脾胃,十分有益 。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 。山药粥,温和滋补,健脾养胃 。
3、常揉腹部
闲来无事,揉揉腹,促消化,有益脾胃健康 。


腹部,是胃所在部位,经常按揉,可增强脾胃功能,达到养胃健体之效 。
第二步:仲秋——防秋燥、常秋冻
仲秋,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农历八月,养生重点是防秋燥和常秋冻 。
一:防秋燥
进入仲秋,草木逐渐干枯萎黄,燥邪严重 。
此时,很多人“津干液燥”,出现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
并且,燥邪最易伤肺,若此时秋燥伤及肺的元气,则秋冬肺部易生病 。
因此,在仲秋时节,一定要注意防秋燥,避免燥邪伤身,损害健康 。
对策:
1、茶水“喝一点”
对抗秋燥,多喝点茶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
用一些润燥护肺的小植物,搭配泡水,是此时节不错的选择 。
苦苣地节茶,泡水代茶饮,润肺、生津、养阴、宣肺、排毒,助力健康 。
用蒲公英、苦苣、地节、桔梗,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
蒲公英,随处可见,药食两用,被称为“排毒草”,可利尿通淋,消炎杀菌,是“八大金刚”之一,不但可以帮助排毒,还可对抗炎症,改善咽喉不适 。
地节,是养阴生津佳品,质柔而润,益五脏,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干咳少痰等,并可提高免疫力,助力健康 。
桔梗,入肺经,用其泡水喝,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对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
苦苣泡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排毒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润肺、利咽、生津、排毒,是养肺润肺不错的选择 。
2、吃得“润一点”
对抗秋燥,吃得“润”一点,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 。


百合,枇杷,银耳,山药,玉竹、蜂蜜等,都是不错的食材选择 。
经常用这些食材煮汤,可滋阴润燥,减少秋燥对人体的损伤 。
3、睡得“早一点”
中秋时节,还要调整起居,早睡早起 。


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 。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
如此一来,可减少燥邪对人体的损害,对健康有益 。
二、常“秋冻”
仲秋时节,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 。
此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给冬季打基础 。
不过,“秋冻”也有原则,需要注意适当的“秋冬”,不可过度的“秋冻” 。
对策:
1、“秋冻”有度


秋冻有度,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 。
但是,如果气温突然骤降,是需要及时添加衣物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