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涌进了肥胖的队伍 。但他们的生活习惯依旧,体重仍在不断增加 。这些小胖墩们不知道这是“坏事”,更不知道怎样改变这种不健康的状态 。为此,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专门从事肥胖临床与研究工作的王平芳教授 。采访人员:据了解,近些年来,我国肥胖儿童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很快,请您谈谈具体情况 。
王教授:1986年,我国首次进行了全国8大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的肥胖调查,结果表明,因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者不足0.91%;而到了1996年,肥胖率已达到1.76%,增加了近倍 。1986年,上海和南京6~7岁组的肥胖率只有0.84%,而1996年达到了4.17%,为10年前的近5倍 。现在,我国大城市的儿童肥胖率已达10%以上,10年中增加了10倍多 。儿童肥胖症在我国发病率迅速增加,流行势态已相当严峻 。尤其是城市儿童中,小胖墩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如此迅速的增长已使肥胖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 。
采访人员:大多数人对儿童肥胖都是“看之任之”,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肥胖亦是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王教授:大人们对于孩子肥胖仍存在多种认识误区 。有的觉得孩子胖乎乎的,挺可爱;一些人因为有个“胖小子”而得意,心里美滋滋的,压根儿就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有的家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随着年龄和身高的增长,孩子会苗条起来的;虽然有的家长知道孩子太胖就应该减肥,他们也会提醒孩子注意节食,多做运动,但往往因收效甚微或彻底失败而放弃;有的认为,医生也没什么好办法,肥胖了,不就是减减体重吗?还有的对肥胖很重视,但防治的方法有问题,比如采取“忍饥挨饿”的方式,或给孩子吃成人的“减肥药”等 。
采访人员:儿童肥胖有哪些主要危害?
王教授:一开始,孩子仅仅是体重超标,如果任其发展,越来越胖,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儿童肥胖很容易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畸形、性发育障碍、抑郁症等 。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年轻化和儿童化的重要原因,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 。日本的一个调查显示,80%的儿童2型糖尿病是因肥胖引起的 。另一方面,儿童患糖尿病后的危害比成人更大,很容易在青壮年就出现各种并发症 。肥胖儿童及早就诊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花大气力预防肥胖儿童发生2型糖尿病 。
采访人员:既然肥胖对儿童和青少年有如此大的危害,为什么肥胖儿童并不像成人那样积极到医院看病呢?
王教授:肥胖成人到医院就诊的比较多,因为肥胖已经给他们带来了痛苦 。但仅因为肥胖而来看病的孩子很少,其原因是他们还未感觉到肥胖带来的困扰,体会不到肥胖的危害,也就不能引起家长和孩子的足够重视 。有的孩子感觉头昏、易困,有的上体育课不能完成长跑运动,但没有人意识到是肥胖让他们比正常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的肥胖孩子被家长误认为是生长发育方面有问题才看病,如女孩胸部脂肪过多却被误认为是性早熟,男孩阴茎藏匿在脂肪组织中被误认为性发育不全 。
采访人员:如何诊断肥胖?是否超重的孩子都算肥胖呢?
王教授:肥胖是指体内贮积的脂肪过多 。一般来说,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就可以诊断为肥胖;但也有例外,如用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这个公式计算,那么举重运动员和身材特别矮小者就很容易误判为肥胖 。所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孩子大多数是肥胖,但不能单凭这一点就诊断为肥胖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 。继发性肥胖是指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如神经内分泌性肥胖、某些遗传代谢综合征、医源性肥胖等 。99%的小儿肥胖都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说,医生经详细检查仍找不到引起小儿肥胖的明确病因,即可确定为单纯性肥胖 。肥胖主要与遗传因素和过度饮食有关,其中过度饮食和营养过剩是小儿肥胖的最根本原因 。
- 关注世界糖尿病日:都是肥胖惹的祸
- 向心性肥胖易导致动脉栓塞
- 手臂减肥 肥胖MM必学方法
- 动感单车 下半身肥胖的克星
- 补充维生素A、D可防肥胖
- 肥胖人必知的甩肉准则
- 瘦身应该避免的错误
- 看OL对付腰腹肥胖的方法
- 看看你离魔鬼身材还有多远?
- 肠胃先瘦身 减肥变容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