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你们都是怎么过,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冬至到了!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河南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据说冬至这天吃饺子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 。当时张仲景辞官回乡,正是赶到冬季,看到白杨河两岸乡亲饥寒交迫,不少的人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弟子支起了大锅,在冬至那天用面,包成像耳朵一样的东西煮给大家吃 。冻伤的耳朵就治好了 。这种东西叫”娇耳”后来大家都学着做”娇耳”也就是现在包的饺子,不尽如此,在冬至这一天 。许多人家还会吃狗肉或者羊肉 。以增加热量而抗寒 。从而形成了冬至的习俗 。
冬至这一天许多家庭都包饺子 。饺子又可以包成许多的种类,有猪肉韭菜饺,羊肉大葱饺,牛肉饺,白菜猪肉饺,青菜大肉饺,荠菜饺子,还有素饺子,鸡蛋粉条饺,萝卜大肉饺子 。总而言之五化八门各种各样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 。全家人齐上阵 。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一会儿饺子就包完了 。这就是我们这里冬至的习俗!
【冬至时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你们都是怎么过,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图片来自网络 。
在家和家里人一起吃饺子 。这也是中国人的习惯 。一年中最冷的时间开始了,在这个俗话说冬至大如年的时间里,一起陪老人和孩子家人在一起吃饺子也是一种幸福 。一起包着有白菜大肉的有青菜大肉的有三鲜的各种味道的饺子感觉就是在过大年 。
我们这边冬至吃饺子,传说,张仲景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同时也是历代医者尊奉的“医圣”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在他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在冬至吃饺子来纪念和感谢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



我们北方人包饺子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