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为什么会从早期的祭祀用品变成享乐用具?( 二 )


青铜礼器曾经是最显赫的身份象征,但随着礼制的土崩瓦解,不得不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始用精湛的工艺和突破想象力的美来取悦众人,此时它仍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深深地吸引着各位壕 。当年人家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有个名号,叫做吉金,做青铜器要的都是当时一水的稀缺资源,不是实力派,不是个腕能搞的来嘛,但是就算搞来了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艺术加成呢,铸造工艺、纹饰、器型无一不是叫人折服 。青铜器刚铸造出来时是金黄色,在多年氧化后才是青铜绿 。当时的壕们应该给心爱的青铜器配了专人保养,天天都是金闪闪的 。是不是很富贵,是不是很奢侈,是不是很华丽,是不是buli亮瞎眼啊哈哈哈,不过以后看青铜器要自行脑补通体金黄色的样子了,这才是壕的品味嘛 。
自古以来我们追求的礼乐文明也是建立青铜器之上,在上古时代的石器、陶器之后,中华文明的早期也是青铜器文明,礼就是祭祀啦,而乐的典型代表就是编钟了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礼乐的兴盛确实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何解?其实不难理解,祭祀用的青铜器比如鼎,体积大,重量重,这些东西现在虽然是鼎,是王权的象征,一旦有事,可以熔了铸造兵器武装军队分分种教你怎么做人,而鼎的铸造也体现了一些青铜器制造加工工艺,但是青铜器铸造水平的展现却是落在了乐器之上,乐器的音色准不准,清越与否,都代表了一个国家青铜器生产水平的先进与否 。无论是祭祀还是典礼,无论是礼器还是乐器的使用展现,都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这样不难理解了礼乐文明的内在,一个靠量,一个靠质,人间界的秩序就这么被建立起来了,也是这么被维持了几千年 。至于到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铁器的横空出世,王室的衰落 。这些都导致在那个年代思想迸发,许多人都在诉说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阐发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又是一次天命归谁家的历史轮回 。社会的发展首先就是思想的进步,思想界的理论成果再对社会的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然后反过来又对思想产生推动 。文化从来都是政治的附庸,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切的趣味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之上 。青铜器的兴盛和衰落也有其宿命所在,青铜文明终究要经过血与火的淬炼进化到更高一层的形态,虽然青铜器存在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当我们看到现在仍然存世的青铜器时,难道不会被它所展现的美所吸引么,难道不会追思那个写出尚书诗经楚辞的年代么,那个年代铸造了青铜器,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
因为贵族士大夫想死后也享受在世一样的风光待遇,所以就把青铜器一起埋葬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