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粉成大头娃娃厂家却说产品合格如何揭秘假奶粉销售内幕?( 七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通过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信息数据查询”检索发现,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持有为“SC10612011100425”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类别名称为“固体饮料”,发证日期2018年8月24日,有效期至2021年9月11日 。上述公关经理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倍氨敏”经由第三方检测产品质量合格、标签合格,包装清晰标注是固体饮料,公司没有夸大宣传 。“小孩喂养需要均衡全面营养,需婴幼儿配方奶粉、辅食、水果、维生素、矿物质等,仅仅补充蛋白是不够的,不能当成奶粉用 。”该经理说,“倍氨敏”本身合规合法,在这次事件中是“躺枪” 。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上,红星新闻并未检索到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倍氨敏”“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保健食品注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保健食品备案方面的任何信息 。也即,此次涉事产品既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也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 。
近年,部分乳业以“固体饮料”代替“特医食品”时常引发争议 。一位业内人士称,“‘固体饮料’是个合法厂家就能生产,但‘特医食品’要经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工厂认证与配方注册,上市后月月抽检 。”一个奶粉行业某知名自媒体发文称,误把“固体饮料”当做婴幼儿主食后,宝宝摄入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含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生长需要,那么宝宝就会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 。宝宝表现出来的是停止发育或者出现身体部位异常发育(出现“大头娃娃”等),甚至可能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衰减,造成死亡 。
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专家王思露表示,此事件不代表婴幼儿奶粉出了问题,而是“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导致婴幼儿严重发育不良的个案事件 。所谓的“大头娃娃”,是指缺乏维生素D导致患上了佝偻病等营养素不足问题 。“‘特医奶粉’,主要指的是针对牛奶过敏患儿的氨基酸配方奶粉,相当于用不会导致宝宝过敏的氨基酸替代了让孩子过敏的牛奶蛋白,减少对宝宝肠胃道的刺激 。”而事件中的“倍氨敏”无乳糖深度水解蛋白二合一配方粉,并不是“特医奶粉”,而是一款蛋白固体饮料 。
“固体饮料”的原料并没有达到“特医奶粉”的相关要求,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食用后,依然可能出现过敏,从而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
据王思露介绍,“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于5克的固体制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例如豆晶粉、麦乳精、速溶咖啡、菊花晶等物质 。
国家检测标准对于“固体饮料”并没有全面的限定,经常单纯摄入就会增加某种(些)维生素或矿物质元素缺乏症的发病风险 。如果“固体饮料”的安全质量可以保证,成年人不用其作为主食,少量品鉴是可以的 。
王思露表示,“如果小孩有特殊需求,想要购买特殊配方奶粉,一定要去医院确诊,并在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合法的品牌特配粉才可以,不要偏听偏信 。”如果孩子对牛奶蛋白过敏,可以选择部分水解和完全水解(氨基酸配方)两类奶粉 。而使用哪种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家长们最好购买知名大厂家或品牌生产的产品,这样安全系数更高 。尤其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生产门槛和审批门槛相对较高 。”王思露说,关于“婴幼儿奶粉”,食品标签上应该有明确的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7718)要求所有产品都应当在醒目位置清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此婴儿奶粉不可能标注为“固体饮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