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我一下子联想到了之前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记得女主角安迪就因为自己的家人存在精神疾病,而担心自己会出现精神障碍,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那么走进现实生活,我们究竟对这样的精神病遗传怎么看待呢?

文章插图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多年,一直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也有很多家属或者患者咨询;其实医学上大多数疾病都有遗传的倾向,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囊肿、甚至肿瘤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精神科作为内科学的分支,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在分析精神科疾病发病原因的时候,遗传因素是必须考虑的一点,但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又不是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唯一原因,除了基因明确的疾病(染色体畸变和先天代谢障碍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以外,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目前都无法确定发病基因,即使家族中有人罹患这样的重性精神疾病,也未必就在后代中出现精神障碍患者 。

文章插图
我们在采集病史的时候会在病历中体现患者两系三代家族中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患者,一些重性精神疾病的病人确实在其家庭成员中找到遗传倾向,但目前精神疾病的发生存在多基因共同作用,精神障碍都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的部分患者在没有阳性家族史的情况下也同样发病,这就说明患者的性格养成及其生活环境影响到了病人的后天发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疾病的其他致病原因,素质因素、诱发因素 。
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体现在个体对有害因素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质是否健全对童年和成年精神障碍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
也就是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它可以是心理的、躯体的和社会的 。躯体方面包括颅脑损伤、感染、化学药物等,心里方面如亲人亡故、婚恋挫折、考试失败等,社会方面可以是战争影响、迷信活动、迁徙等 。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进而诱发精神障碍的发生 。
而上面的这些发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远远高于遗传因素,正确的看待精神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就像我们都担心罹患肿瘤,但我们都知道肿瘤细胞是存在于正常的人体中的,只是在自身免疫力下降后发病,遗传因素也不是肿瘤唯一的致病原因,道理都是一样的,我觉得无论是否有精神障碍的遗传基因,后天性格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不能单从基因遗传这个问题片面的看待精神疾病 。

文章插图
我的亲奶奶就有这病,遗传给我小妹妹,妹妹十六岁就犯病了,太突然了,谁也没想到会遗传下一代,害得我妹妹现在还没结婚!妹妹又漂亮,又有音乐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惜了!我盼望她能病情稳定,我这当哥哥的会照顾她一生,不会叫她委曲嫁人!嫁给不爱她的人,不珍惜她的人!十指连心,骨肉亲情!
精神疾病有70%左右的遗传概率,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有患精神疾病的身体素质,但不一定会发病,发病主要还是要有后期应急事件触动 。另外,就算患了病,现在的医疗这么先进,只要早点治疗还是可以痊愈的 。
【有精神病遗传基因的家庭能要吗?】当爱情来的太突然你是抵挡不住的,管那么多其他因素干嘛,说不定到下一代基因突变了,不存在了呢,所以祝愿有情人吧 。
- 朱丹自曝怀孕3个月,前期反应严重到住院,前期反应有那么严重吗?
- 为什么说有“路怒症”的都是穷人?
- 铁皮石斛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有什么功效?
- 十大减肥方法pk谁最有效果?
- 十款减肥粥 让你轻松瘦
- 全球瘦身方式 总有适合你的
- 美腿的秘籍大揭晓
- 泡脚花椒和食用花椒有哪些不同?
- 芯片里有什么
- 桃仁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