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关注体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是张博士体态康复工作室的创始人张魏磊
现在,跟骨骨刺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跟骨骨刺,为什么会形成跟骨骨刺 。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或称赘骨 。跟骨骨刺即跟骨骨质增生,跖腱膜的起点是跟骨跖面结节,在这个部位发生骨质增生可形成横跨跟骨跖面的骨嵴,跟骨侧面 X 线片上如针形,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主要是由于跖筋膜炎造成的,即足底筋膜腱病 。长时间的跖筋膜炎会引起足跟的骨刺形成(跟骨附丽区钙化) 。

脚后跟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由于跟骨骨刺是因为长时间的跖筋膜炎造成的,那么,跖筋膜炎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跖筋膜炎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 。又称作足底筋膜炎 。
脚后跟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比较典型的症状是晨起下床足部触地后或久坐后步行时出现剧烈疼痛,在行走数步后有所缓解,但步行距离过长或站立时间较久后,疼痛加剧,病情严重者在站立位休息时也有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好发于 40 ~ 7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别 。
该疾病也多见于运动引起的足底筋膜的慢性损伤,其病因可能与经常长时间走路或健步走、登山、徒步旅行等活动密切相关,因为连续长时间行走,较容易引起足底慢性损伤,尤其是肥胖、长时间负重站立、扁平足等更容易发生,进而导致足底筋膜炎 。另外,如高弓足和扁平足等足底畸形者也可诱发足底筋膜炎 。
脚后跟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以跑步动作为主的职业运动员和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员患足底筋膜炎的比率较高,作为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引起的足底筋膜炎大多认为是因方法不正确、运动量过大或在过硬的地面上跑步或穿不合适的鞋子等引起的 。
脚后跟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目前对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普遍认可的是足的生物力学机制异常诱发的无菌性炎症所致,尤其是在足跟着地所承受较大力的情况下 。发病机制有以下两点:
(1)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跖筋膜因反复牵拉过程中受到的微损伤和微撕裂有关或因继发性跖筋膜微撕裂和细小的出血,并在损伤处产生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 。
(2)足底筋膜后部承担的最大张拉应力,这种高张力刺激是诱发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力学因素,尤其是在足底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范围以外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刺激将诱发其炎症过程,形成膜的退变、纤维化,并导致足底筋膜炎 。
从结构上来看,足底筋膜隶属于维系足底纵弓的重要静态结构,而纵弓上的作用力绝大部分由足底筋膜承受,跟骨结节内侧突起点处承受着最大的牵拉作用力 。异常的关节作用力使步态周期中的旋前肌力延长,并变换了原来的受力结构,主要以足底关节囊或韧带承受 。当足底筋膜承担超过自身生理限度的作用力工作时,这种长时间的反复超负荷运动将诱发炎症过程,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足底筋膜炎 。这种情况长时间存在就很有可能导致跟骨骨刺的出现 。
脚后跟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跟骨骨刺不一定会导致足跟痛,足跟痛也不一定就是确诊跟骨骨刺 。如果,已经发现有足底筋膜炎的存在的话,一定要引起重视 。尽量在足底筋膜炎早期就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不要让其最后发展成跟骨骨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