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说过“马革裹尸,老当益壮”有何典故?( 三 )


文章插图


不多久 , 屡教不改的游牧民族再次侵犯 , 马援再次请旨出击 , 就在这次出击前说出了这段名垂史册的话:
马援六十二岁时 , 洞庭湖有五溪蛮人作乱 , 光武帝刘秀大怒 , 派兵讨伐 , 蛮人却借助地形之利将汉军几乎全歼 。

伏波将军说过“马革裹尸,老当益壮”有何典故?

文章插图


马援再次上奏 , 请求带兵讨伐蛮人 , 光武帝看老将军两鬓斑白 , 就说 , 将军年纪有些大了 。
哪知道马援回到 , 我虽六十有二 , 但可披甲上马 , 然后真的穿戴整齐 , 甲胄齐全 , 当着刘秀的面一跃上马 , 刘秀看到了马援此时的模样 , 只好答应了 。
马援在此战役的途中病逝 , 为保卫国家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 , 兑现了他“马革裹尸”的承诺 。
关注明离子 , 看更多历史故事 。
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能力的一种封号 , 这种封号最早起源于汉武帝时期 , 因为跟匈奴的战事频繁 , 鼓励武将奋勇杀敌 , 保家卫国 , 汉武帝广设名目繁多的将军 , 如骠骑将军 , 车骑将军 , 伏波将军等 。
第一任伏波将军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路博德 。
第二任就是题目提到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典故的主人公 , 也是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马援 。

伏波将军说过“马革裹尸,老当益壮”有何典故?

文章插图


最后一位伏被将军是南朝陈代的王飞禽 。
成语“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 东汉时期的马援 , 是东汉的重要开国功臣 , 为东汉王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被他的老板刘秀封“伏波将军”的称号 。
时光易逝 , 英雄暮年 , 在伏波将军马援62岁之年 , 北方的匈奴又来犯界 , 皇帝召集满朝文武问退敌良策 , 满朝文武百官大眼瞪小眼 , 一个个都象霜打过的焉茄子 , 达拉着脑袋没屁放 。
这时候 , 马援站出来请英出战 , 可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看看满脸银须银发的马援 , 实在不忍心再让这位年事以高的老将奔驰在战场上 。
但是 , 马援一直坚持要去 , 接着说 , 老臣虽然年迈 , 但筋骨还硬朗 , 好男儿就应该为国家战死在疆场上 , 死后“马革裹尸” , 怎么能安享晚年老死在家中 , 现在国家危难 , 正是用人之际 , 老臣怎能苟且偷生的活着 。
皇帝无奈 , 只得答应 , 后来 , 马援一直在军中战手到病逝 , 这就是“马革裹尸、老当益壮”典故的来历 。
马革 , “马的皮” , 形容为国作战而捐躯的将士们 , 不怕苦 , 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 。
“马革裹尸”、“老当益壮”两个成语都均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 所以这俩成语都和东汉名将马援有关 。
马援(前14——49) , 字文渊 , 扶风茂陵人 。其先祖赵奢为赵将 , 号马服君 , 子孙遂以马为姓 。其父马仲 , 官至玄武司马 。马援兄弟四人 , 三个兄长也都很有才能 , 王莽时并为二千石 , 家世显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