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老当益壮”两个成语的主人公都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
【伏波将军说过“马革裹尸,老当益壮”有何典故?】“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是东汉初期名将、功臣 , 为东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 , 曾被光武帝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在马援62岁那年 , 北方匈奴犯界 , 皇帝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退敌之策 , 但大家都相顾无策 , 低头不语 , 这时马援请缨出战 , 可皇帝不忍心让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将再上战埸 , 但马援坚决要去 , 他说 , 臣虽年迈 , 筋骨还强健 , 好男儿当为国战死疆场 , 死后用马皮裹着尸体而还 , 怎能在国家危难之际苟且偷生的活着 。马援晚年在平定岭南时 , 带病督战 , 最终死在南征中 , 圆了他当初许下的“马革裹尸”的心愿 。
“老当益壮”典故也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 , 穷且益坚 , 老当益壮” 。
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 , 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农业 。长大后当了扶风郡督邮 , 在一次押解犯人赴长安途中 , 因不忍犯人受刑 , 就私自把犯人放掉 , 自己逃到北地避祸 ,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 , 他便安心搞起了农牧业 , 不几年就有了牛羊数千头、粮食几万担 。但他并不满足这样的生活 , 就把财产、牛羊都分给了他的兄弟和朋友 , 他说:一个人一生只做个守财奴 , 太没意思了 。他还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 , 总要“穷且益坚 , 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 , 志向越要坚定 , 越年老 , 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将领 , 被光武帝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
马援距今虽已两千余年 , 但他的“穷且益坚 , 老当益壮”的英雄爱国情怀 ,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 。唐王勃因此写出了“穷且益坚 , 不堕青云之志 , 老当益壮 , 宁移白首之心”的千古名句;李益的“伏波惟愿裹尸还 , 定远何须生入关”更足家喻户晓 。而毛泽东主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仅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 也是对无数抛头颅 , 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的评价 , 更显示了一代伟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
马援 , 字文渊 , 陕西扶风人 , 传说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后 , 因赵奢屡屡OK强秦大军 , 被封马服君 , 所以后世都改姓马 。马援年少而胸有大志 , 小时候不肯向学 , 不愿意作章句雕虫 , 便嚷嚷着要到边境耕牧戍边 , 很早就流露出经国救世的远大理想 , 绝非为自己一生谋稻谋粱之人 。
王莽新朝末年 , 天下乱成一锅粥 , 各地豪杰纷纷招兵买马 , 网罗人才 , 马援作为当时已经是军政两界的知名人物了 , 最后因能力超群有幸被刘秀收编招至麾下 , 屡立战功 , 而他”铸铜交趾”与霍去病窦车骑”勒石焉然”是很多军人的梦寐功勋 , 是大汉族民众心中的军神 。交趾也成了东汉时疆土的最南端 。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作战的时候用米作沙盘演练而指挥作战的将军 。
”马革裹尸”这个典故就是马原征战回来后对他的一个朋友孟冀说的:我享受朝廷的厚恩 , 现在匈奴、乌桓还在骚扰 , 想请并请命带兵出征!人们以为马援已经功成名就 , 没必要再折腾了 , 已经可以享受上等的荣华富贵了 , 马援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死儿女手中耶!这便是”马革裹尸”这个成语的来历 。
- 为什么总是听说杀鸡宰羊,从来没听说过宰马,马肉到底能吃吗?
- 筷子瘦身法 减肥很有效
- 睡觉减肥法
- 听说过睡觉也可以瘦身吗?
- 电视肥胖你听说过吗?胖妞们,要注意了!
- 将军散的功效与作用
- 男人四十勤健身 预防“将军肚”
- 站式瘦腰 你听说过吗?
- 夜跑最减男人“将军肚”
- 陕西和氏奶粉怎么样呢?大家都听说过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