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忧国忧民,为啥宁可选择跳江,而不选择其它的抗争方式呢?】屈原早在楚国郢都陷落,还没有动笔写作绝笔诗之前,“怀沙自沉”的想法就已在心中成熟 。
怀沙自沉,对于屈原来说,绝不是消极的放弃和极不可取的逃世避世 。当他真切地感到,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已永远不可能实现时,壮烈的殉身便是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警醒世人的惟一选择,这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杀是完全不一样的 。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这是屈原在回答江边渔夫有关生与死、随波逐流与坚守正直的问题时,所作出的铿锵铮言 。是的,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尘土和污秽肆意的侵袭!屈原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这一为人的准则,这一理想的信条,这一追索的目标 。壮怀激烈,不仅可以表现为勇猛厮杀、浴血沙场,更可以表现为以国家为己任,志存高远、维护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被定为端午节 。
我想,人在过度激愤,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随机选择投江是最快捷且最简单的结束生命的方法,所以屈原在当时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跳江 。
我是岁月如华,我来回答:屈原忧国忧民,为啥宁可选择跳江,而不是其他方式抗争?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史书记载,屈原是当时楚国王权楚怀王的同姓亲属,属于皇亲国戚 。
屈原因出众的颜值和才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和器重 。可以说是官场上一帆风顺 。但后因佞臣当道,怀王也利令智昏,开始排挤屈原这样的忠臣,最终被流放出都城,遭受白眼和倍受冷落 。
如果是在现代,如此强大的心里落差,也会出现心理问题,这并不为过 。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屈原,说屈原的死是为人民而死,是为国捐躯,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这般评价,给屈原的死,注入了新的解释和内涵 。作为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宁可前仆后继,为国捐躯,也不会投敌 。
而就屈原当时的心境,环境和本人性格而言,他不可能去归隐山林等方式抗争,最终誓死是他不二的选择 。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谢谢
这是他愚忠的表现,他没有看透楚王腐朽的本质,对楚王一再抱有幻想,希望凭着自己的才能辅佐楚王成就一番大事业,也好青史留名 。可是楚王一再让他失望绝望,最后郁忿不已,跳江而死 。屈原的纵身一跳,是对楚王的最强烈抗议,也是对自己一再被愚弄的绝望!
如果是吕不韦,他不会跳江而死,他要辨识群雄,要寻找一个可以辅助的大王;如果是伍子胥,他也不会跳江而死,他也要放眼神州,找一个可以辅佐的大王;如果是苏庆,张艺他也不会跳江而死,他要纵横捭阖,冲出困境,实现自己的理想 。
可以不死的人,可以不死的理由有很多,但是不死的人大多是因为私心比较重,他没有实现自己人生的巅峰,怎能甘心去死?屈原跳江而死,至少是他没有私心 。梦中他曾经乘车到天边,将要进入秦国时,突然醒悟坚决返回,“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其忠心,日月可鉴!但据说屈原的跳江而死也是被逼无奈,是被官军追杀而投江自尽 。有研究说现在的赛龙舟,其实就是模拟当时官军追杀屈原的情景,只是老百姓当时不敢明确说出来而已,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告诉后人,屈原是含冤而死!
屈原投江而死,死有所值,死得其所!
- 为啥好多人相信星座描述的性格命运等?你觉得怎么样?
- 为啥单纯善良的女生感情的路比渣女要不顺的多?
- 连续遭受以色列12个深夜空袭,加沙哈马斯为啥坚持不还击?
- 水瓶为啥喜欢天秤
- 有人说越老越得有个伴,为啥有的老年人,到了晚年还喜欢分居睡呢?你怎么看?
- 卖二手房为啥得先过户
- 为啥你长胖了?关于减肥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 大姨妈为什么叫大姨妈?
- 乳糖是什么?牛奶都含有乳糖吗?为啥舒化要推出无乳糖牛奶?
- 白酒为啥暴跌?你想知道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