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四 )


至于这几首诗是不是写在赵明诚生前,但是相信李清照一定表现出了这些意思,因此夫妻之间的感情渐渐有了裂痕 。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南下的路上,赵明诚又接到了任命,临行前李清照问他,假如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呢?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
赵明诚“戟手”告诫李清照,那你先后扔掉自重、衣被、书册、古玩等,但是祖宗宗器不能丢,你必须和宗器同生死 。
“戟手”,用食指、中指指人,古代不是特别尊重人的意思 。李清照特意用了这个词,不知是不是对于赵明诚的不满 。

二人最明显的感情破裂,是在赵明诚临死的那一刻 。赵明诚离开李清照不久,就在金陵病发,等李清照赶到时,他意境病在膏肓了 。
李清照特意写到,赵明诚宁肯写一首绝笔诗,也不肯给她留下什么遗言 。
分香卖履,典出三国时曹操的《遗令》:
曹操临死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这些夫人们,给大家的未来都做了一些规划 。
但是李清照的丈夫呢,在兵荒马乱之中,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夫妻之间感情变化的流露 。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中,作为一代才女,她对于自己的丈夫非常满意 。
但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李清照的失望从她的诗词中可以看出 。这可能就是夫妻感情变化的原因 。
从分香卖履这个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赵明诚,还是在心中留下了一些怨恨 。
@老街味道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这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续」中的一句话,也是李清照对二人后期夫妻情感逐渐疏离的一种无奈和婉转表达,有一丝哀怨,却并不沉沦 。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是两宋词坛极为重要的人物,被誉为「婉约宗主」,「词国皇后」,又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学生 。母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另一种是宰相王珪之女 。
无论是哪一种,李清照的父母都是实打实的高级知识分子 。且李家藏书甚丰,从小熏陶,李清照少年时便有才名,受到当时人的称道 。后逐渐自成一派,成为婉约宗主,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夏日绝句,如梦令,声声慢等作品千古流传,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佳句更是脍炙人口,是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字 。
李清照所说「分香卖履」乃是一个有名的典故,而这么一个温情默默的典故却来自一代枭雄曹操 。
曹操戎马一生,征战沙场 30 多年,成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和三国前期的绝对风云人物 。大文学家又是个风流才子,爱江山也爱美人,不然怎会有「铜雀春深锁二乔」之说?
曹操临终时在「遗令」中说,我身边的这些妻妾歌女舞女们也很辛苦,等我死后把她们安置于铜雀台上,好生供奉 。每月初一十五望着我的陵墓,在同台上对着龙床与我演奏歌舞 。将祭祀我的余香分给她们,不用她们祭祀,如果她们没有事做,可以学做鞋子拿去卖 。这就是所谓的「分香卖履」 。
曹操与刘备一生亦敌亦友,相互捧场也相互攻击 。刘备耳朵大,曹操骂刘备是「大耳贼」,刘备收了个个养子刘封,曹操嘲笑刘备有个「假儿子」,曹操还讽刺刘备是「织席贩履之徒」,到头来他倒让自己的妻妾们卖鞋 。看来卖鞋子也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三叶草和钩子神气十足,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有何不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