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 。
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里记载,赵明诚小时候,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 。
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 。”明诚大惑不解 。
他父亲说:
“‘言与司合’,是‘词’字,
安上已脱,是‘女’字,
‘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 。
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
长大后有一年正月,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 。
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
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家去求亲 。
于是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 。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
他俩是古今人人共同羡慕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 。
这些都可以从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挚缠绵的词里找到证据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首先倡议打击元佑党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不幸命运,并进而连累李清照 。使得李清照不得不与她丈夫分离,只身离京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家人,夫妻之间也就产生了感情的隔阂 。
另外在宋代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士大夫有蓄养侍妾与歌妓的风气 。
宋真宗就曾多次鼓励大臣们应当充分地蓄养歌妓来享受生活,他说:“时和岁丰,中外康富,恨不得与卿等日夕相会 。太平难遇,此物助卿等燕集之费 。”(沈括《梦溪笔谈》卷25)
宰相王曾非常节俭,真宗居然专门派人为他购买侍妾 。
李清照与赵明诚特别尊崇的文坛前辈苏轼,平生并不好色,但苏轼自己却蓄养有朝云之类的一群侍妾,而且也不时的携妓吟诗作画,甚至携妓拜见佛门子弟大通禅师,自称“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详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冷斋夜话》) 。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赵明诚无论是在太学读书还是在官府为官,都不可能免俗 。纳几个姬妾多半出于娱乐的目的,不过是逢场作戏,他的全部感情与心思还是放在李清照的身上 。李清照心里非常明白的,所以也并不介意 。
后来赵明诚离开青州后,先后在几个州郡做官,尤其后来做了莱州知州,已有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身边萦绕着越来越多年轻漂亮的女性 。
而李清照虽然才华出众,气质优雅,但毕竟已近四十 。
赵明诚的心思和感情不免开始慢慢转移到那些年轻漂亮的侍妾身上 。李清照这般聪颖、敏感怎能感受不到 。
大家可能还记得李清照曾写过《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其实赵明诚重返仕途,前往莱州就任知府时,完全可以携带家眷一同前去,而他没有带李清照一同前往,李清照想跟丈夫一起走,可丈夫并没有带她一起走 。李清照这时已经感到了婚姻的危机 。所以她在词的最后写到“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 宿迁一带,家里老人去世,女儿负责做什么?有哪些讲究?
- 真皮方向盘怎么清洁和保养?
- 一个人在极度悲伤,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为什么总是会梦见去世的亲人?
- 《非诚勿扰》女嘉宾俞夏自爆减肥经历
- 你是如何看待人去世24小时内火化,直接埋葬而不通知亲戚朋友?
- 婆婆去世了,本命年还能穿红色衣服吗?
- 大数据杀熟如何避免杀死用户忠诚度?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我们追求的正确爱情观吗?
- 为什么有的地方不许女儿给去世的父母上坟?是重男轻女吗?
- 祖坟在别人的地里,父亲去世后进了祖坟,别人不愿意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