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班会如何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心理健康课要在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 。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放低身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创造出想说,敢说的课堂氛围 。
要想上好这堂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要知道他们现在最关心什么?他们又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老师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深刻的了解这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切入主题 。
在交流问题、发表见解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把所有的看法和观点,分析归纳 。找到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统一认识 。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者,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 。学生一定会喜欢心理健康课 。
【小学生心理健康班会如何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是说这个班会课要怎么上吗?
小学生的班会课可以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会合作
听故事,学道理,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喝,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喝呢?因为三个和尚都互相推脱,谁也不愿意为集体出力,不愿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所以没有水喝 。然后可以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说说在班级里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完成 。还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的游戏 。
二、学会倾听,网上找一段关于倾听的视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视频中不良的倾听表现有哪些?不良的倾听行为会让被倾听者产生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然后可以小组讨论,倾听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表情
三、学会赞美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思考,怎样的赞美同学会接受?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赞美,可以设置活动,小组之间互相赞美,启发孩子是否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优点呢?当你听到、看到身边的同学赞美你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应该跟赞美你的人说些什么呢?
班会课还是很容易设计出有意思的环节,让孩子通过实践去感受 。
如果特指小学生心里健康班会,那肯定需要按教学大纲进行 。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
小学是人生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学生从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开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观,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未来的意识形态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教育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才能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铺平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沟通了解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工作对象是学生;作为一个老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果作为一个“头”来说“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说,如何去了解他们,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去教育他们,是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平时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们不断地讨论,互换经验,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更方便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过与孩子沟通,然后对孩子了解,再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沟通 。作为一个成年人,思维方式也已经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们?听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样的程度?一段时间摸索下来,孩子开始渐渐爱上了我,我也更爱孩子了 。原来沟通的的最大障碍是距离,而距离是人为,拉近距离也可以人为 。二、克服距离 老师给学生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要问为什么,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对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视的,这些东西我们没办法改变,但也说明,从学生进学校的一刻起,他们和老师之间莫名的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不平等”,自然也就产生了客观的距离感 。其次,社会和学校给予我们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利,便让小小的三尺讲台像国王的王座一样让人油然而起一种崇崇敬感,我们多数老师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思想言语中总有些历史的“沉淀”和“沧桑”,我们关心的是家庭、事业、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没碰见过“大事”,生活就是吃饭、睡觉、上课、玩乐这么简单,加上他们又赶上信息变化极速的时代,他们关心的是明星、自己的兴趣,学习成绩 。同样为人,但是头脑里装的却是多么不同的东西!这其中的距离是毋需细说的 。所以如果这时候上帝告诉你距离就在这里,那么要跨过的,就已有这三座阶梯了 。也正因为克服这三座阶梯的艰难性,使得长久以来师生的关系难有大突破 。然而素质教育来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例如在上体育实践课时,我就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他们做游戏、跳短绳……,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是没有距离的 。三、沟通渠道 “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同样的教师要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当以这个为行为指导 。1、创造一切互动机会: 孩子爱说话,这其实是逐步认识、了解世界的表现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些孩子在上课时特别喜欢插嘴,虽然他们说的话很有可能会跑题,例如对孩子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提出“如何预防感冒”,正说到遇到感冒的症状时,结果一个孩子马上说起来“哎,我上回就在……”虽然一方面我气恼学生还没学会上课有问题举手,但也让我知道他确实正在很专注地听我的课,还在积极思考问题 。所以我没有制止他,而是请他再按照课堂常规重新来一遍,耐心地听他讲完,最后补充“请已想到什么,或将要想到什么的同学下课再来和我讨论 。”下课后,许多小孩子还围在我身边兴致很高地说一些他们的见闻 。对我来说这才算完美地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由此孩子才觉得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中,也于不知不觉间拉近了距离 。象这样,给孩子一个主动与我沟通的机会比我找机会去与孩子沟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话 孩子愿意亲近贴近和关心他们生活的人 。有事没事碰见孩子就可以问问他最近怎么样,妈妈身体好吗?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有什么奇闻趣事?等等,学生会一下觉得,原来老师也和我一样,也爱看动画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还会滔滔不绝地和你聊他的兴趣 。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 。“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伟大”、“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闲话家常其实还是围绕着教育与表扬的原则的 。在聊家常的过程中,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回头一想依旧回味无穷 。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温馨的氛围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渐渐地也变得善良而包容,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所以现在我批评孩子都喜欢在私下里,做交谈式的聊天 。此时孩子往往会很懂道理,即使说的稍微成人化一点,他们也总能心领神会,而我更愿意把她理解为一种默契 。四、注意的问题 在上面所谈的三点中,其实第一点是基础,只有创设一种机会,才更有可能于这种机会中运用到后两点,后两点却是关键所在,三者相辅相成 。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师了吧,毕竟沟通需要时间,聊天需要时间,甚至是关心也需要时间 。做老师的已要面对教学这一重头任务,时间已被“剥夺”的所剩无几,哪还有这闲工夫?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所以纵然千百年来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可始终无甚大改变 。而只要你是真心爱孩子的,又怎会当他们是负担?就像父母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过多的一样道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