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多久可以下床走动

新妈妈在生产后付出很多体力劳动 , 会感到十分疲劳 , 的确需要很好休息 , 但长期卧床休息 , 不活动也有不少坏处 。那具体产后多久可以下床活动呢?
产后下床活动的时间
顺产的产妇 , 可在6~12小时起床稍活动 , 会阴侧切的产妇 , 可稍晚些下床 , 产后第二天再起床走动 。
剖宫产的妇女 , 应绝对卧床24小时 , 第2天可在床上活动 , 第3天在床边或房内走走 , 第4天后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 。拆线后可做简单产后操 , 缩肛运动等 。
产后下床要循序渐进
产后提倡的早期下床活动 , 指的是轻微的床边活动 , 并不是过早地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 , 更不是过早从事体力劳动 。开始活动时时间不要太长 , 以免过度疲劳 。
当母亲恢复产时的疲劳后 , 顺产6-12小时即可坐起来 , 在床上靠靠;12小时后就可由家属陪着自己走到厕所排便;次日便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医院的走廊里或者家中卧室中随意活动及行走 。活动量则要遵循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的原则 , 以不感到疲劳为限度 。
施行剖宫产的产妇亦该如此 。其术后平卧8小时后 , 就可以翻身、侧卧;术后24小时可以坐起;48小时后可以开始在床边活动 。
产后下床活动的好处
有助于恢复
早点下地活动可以帮助体力恢复 , 增加食欲 , 促进母乳产生及产后的营养吸收 。而且下床活动可促进心搏和血液循环的加快 , 因而有利于子官复旧和恶露排出 , 能较快地恢复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
可预防便秘
分娩后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 , 以排出恶露、帮助肠道恢复蠕动 , 避免便秘发生 。对于剖腹产来说 , 下地适当活动 , 可促进肠蠕动 , 排气早 , 防止肠粘连 。
缓解血栓形成
产后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栓 , 新妈妈早下地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 组织代谢 , 防止血栓形成 , 这对有心脏病及剖宫产的新妈妈尤为重要 。
产后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1、产妇若长期卧床 , 肌肉得不到日常的锻炼 , 力量会减弱 , 肌肉纤维甚至会萎缩;食欲变差 , 食后作胀;活动量少 , 脂肪堆积 , 人还会发胖 , 所以要根据体力 , 尽早下床活动 。
2、产后要及早活动还意味着不要总是仰卧 , 要或侧卧 , 或俯卧 , 要经常在床上翻身 。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子宫后倾 , 而且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出 。
【产后多久可以下床走动】3、对于那些体质较差 , 或难产手术后的产妇 , 不要勉强其过早下床活动 , 但是要告诉她们产后早起活动的好处 , 使她们自己量力而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