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产品的属性比较模糊,其出团日期有远有近,价格有高有低,行程也中规中矩 。这类产品肯定不属于尾单,也不一定有什么消费陷阱,但这样的产品中也藏有玄机 。
一种可能是,旅行社纯粹以“尾单”的噱头吸引游客,售卖的则是完全正常的产品;还有一种可能是,旅行社对形势的判断比较悲观,认为产品以正常价格难以售出,于是提前降价以吸引消费者,同时对市场做一个试探 。
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以及香港局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旅行社的出境游业务普遍承压 。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字显示,“十一”黄金周前六天,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次同比下降15.1%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更多的旅行社选择提前降价处理产品 。消费者在尾单平台中买到这样的产品,也许不会吃亏,但也薅不到什么羊毛 。
另一种情况就更复杂了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可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尾单平台薅旅行社羊毛的工具 。
跟团游、邮轮游等有明确出发日期的旅游产品都具有“期货”属性,这就给了尾单平台“做空”旅行社的机会 。具体说来,就是尾单平台预判一个产品可能出现尾单,就先以较高的价格囤积客户,等到发团日期临近时再以低价把客户“甩”给旅行社,赚取其中的差价 。如果尾单平台囤积到的客户足够多,就能对旅行社形成较强的议价能力 。
死灰难复燃2014年-2016年的那一波尾单热曾经吸引了公众和资本的高度关注,但旋即以大量平台的快速倒闭而告终 。经过几年沉寂后,尾单平台又以微信群的形式“死灰复燃” 。但是,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旅游业内人士均表示,这些尾单群不可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因为现在的行业环境比几年前更不适合尾单平台的存在 。
首先,随着旅行社等“组团方”管理精细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旅行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已经越来越严谨,尾单的数量在源头上已大幅减少 。
“现在旅行社的模式跟以前不一样了 。”一位从事旅游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她分析道,以前很多旅行社都是提前把酒店、机票舱位“切”(承包)下来,然后再去卖,现在已经很少有旅行社这么做了,大部分都是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即收到客户的报名后再去订位 。这样一来,尾单的产生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
“尾单现在还是存在的,但量不会很大,那种大量销售‘尾单’的微信群肯定涉嫌虚假营销 。”她说 。
另一方面,旅行产品的产业链也正在重构 。以前,产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界线相对分明,批发商负责获取机票、酒店等资源,零售商从批发商那里“切”出资源,然后销售给消费者 。近几年来,无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都有着向上下游延伸、构筑全产业链的趋势 。众信、凯撒等以批发为主的大社纷纷开发自己的销售渠道,携程、途牛等OTA平台也在加大自营产品的比例 。
无论销售的是真尾单还是假尾单,尾单平台本质上也属于零售商 。随着批发商越来越多地进入零售端,尾单群能够获取的资源必然在减少;如果尾单群也向批发端发展,那么它就将承担产生尾单的压力,陷入“左右互搏”的境地 。
王国航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尾单群有卷款跑路的可能 。“我觉得很危险,”他在谈及新的一波尾单群时说,“之前行业里面这一拨做尾单的,唯一‘善终’的就是我们来来会 。”
确实,2014年-2016年出现的尾单平台中,很多都传出过欠款、跑路的消息,最后不知所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尾单平台上的许多“假尾单”产品都是“预售”,即先销售再组团 。平台收到客户的款项之后,理论上就存在跑路的可能 。既然尾单这种商业模式无法规模化、可持续化,那么尾单平台的跑路几乎就成了早晚会发生的事 。到那个时候,消费者的损失恐怕就不只是“羊毛”了 。
-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怎么样
- 亚马逊日本站匹配产品信息是什么功能?怎么用?
- 淘宝违禁信息管理规则修订
- 天猫店铺信息维护在哪里?怎么维护客户?
- 京东开放平台农药商品信息合规规范
- 淘宝店铺信息维护多少钱?如何维护店铺?
- 淘宝SKU属性信息迁移说明,如何操作?
- 淘宝店铺基本信息怎么写?有什么技巧?
- 敦煌网怎么优化产品信息质量?从哪优化?
- 闲鱼卖家被处置正常吗?还能收到买家信息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