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玉米主产区、三病多发区,一定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掌握发病动态,要循因施策科学防治,只有做到早预防早防治、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才能有效减少病害发生,从而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
1、实施药剂“一喷多防”进行应急防治 。
对于已发病并有加重趋势的玉米田,要在加强日常田间管理、适时排除田间内涝、及时扶倒疏叶通风降低湿度等基础上,开展喷药防治,同时进行追肥控旺促壮,以促使玉米健壮生长而增强抗病能力 。
对于能够同时防治玉米大斑病、褐斑病及北方炭疽病的药剂有很多,可参照以下配方进行选用,以实现“一喷多防” 。
生物制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咪鲜胺或戊唑醇混施 。
化学药剂,可使用肟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等进行混施 。或者采取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嘧菌酯等化学药剂单喷或混喷 。可以同时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以调节植株生长增强防控成效 。
常用药剂浓度参考: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用40克~60克、25%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洒 。25%吡唑醚菌酯800倍液 。可亩用有效成分代森锰锌100克~150克、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2克~3克,烯唑醇6.25克、兑水30公斤~40公斤喷雾 。药剂的使用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说明进行配制和操作 。
2、实行耕种管相结合进行基础预防 。
要结合当地玉米生产实际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种植密度要合理 。尽量不在偏酸性、黏重土壤及低洼地块种植玉米,要避免重茬 。要彻底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深耕土地,要按照玉米需肥特点和规律进行配方施肥、分期施肥,以增强植株抵抗力 。施用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防止带菌入地 。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加重病害 。一旦发现病害发生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早预防、早防治是控制玉米大斑病、褐斑病及北方炭疽病流行爆发的关键手段 。
总之,玉米大斑病、褐斑病及北方炭疽病是玉米主产区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常发的病害,防控不及时容易导致大流行,给玉米的生产带来严重威协和危害,所以在思想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在了解掌握这三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标本兼治,相信控制住这三大病害还是不难实现的 。
以上介绍,仅供参考!谢谢阅读,敬请关注和评论!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
怎么回事啊!事态严重了!怎么这么多玉米病害集中爆发呢!过年改茬吧!千万别再重茬种玉米了 。经过1~2年改茬种植,能很好的规避一些玉米真菌等病害的发生几率 。
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炭疽病多发生在瓜果蔬菜及果树果实上,玉米炭疽病不多见),都是真菌侵染致病 。
一、玉米大斑病
【病原】
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
【病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梢和苞叶 。田间发病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扩展 。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淡褐色小斑,后沿叶脉向两边扩展,呈黄褐色长纺锤形或梭形大斑 。长5~10cm,寬1cm,有的病斑更大 。严重时叶片枯焦 。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许多黑灰色霉状物 。病害发生严重时,许多病斑可连成大片,造成部分叶片或全株干枯死亡 。
【发生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通过气流、雨水传到玉米叶片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致使发病 。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7、8月为病害流行盛期 。
- 降血糖蔬菜第一名 降血糖的蔬菜有哪些
- 如何防雾霾?
- 抗旱、抗倒、抗涝的玉米种在哪里可以买到?
- 4个常见的“收纳通病”,只会让你越来越忙,变相加重家务负担!
- 腺病毒感染是什么症状 腺病毒感染是什么病
- I期病房是干什么的?
-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怎么治
- 甲肝病毒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 红糖水泡胡椒可以祛胃寒
- 23岁女大学生手机摇到帅哥,仅一夜就得了艾滋病,她却不敢求救,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