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会造成玉米叶子严重损害,造成玉米产量明显下降 。怎样防治?可从以下方面防治:
1.使用有针对的药剂防治 。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 。预防10天一次,打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苯菌灵乳油,连续防治2次 。发病时,打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敌菌灵可湿性粉,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
玉米褐斑病使用戊唑醇或粉锈宁预防或治疗 。
玉米炭疽病防治可选甲基硫菌灵或苯菌灵 。
还有一些新的防治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效果也很好 。可以在农药店选购合适的农药 。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注意农药的使用浓度和打药时间,防止药害发生 。
2.种植前早做好预防发病的细致准备工作 。
(1).选抗病品种 。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抗病品种 。玉米发病后打药,控制效果再好,也不如不发病 。即使发病,抗病品种也发病轻 。
(2).土壤要深耕,有晾晒时间,有机肥要腐熟充分,有条件的尽量轮作 。土壤要施足肥料,钾肥要足,但不应只施一次肥 。玉米长势好,叶色浓绿,抗病能力才强 。蹲苗促壮很重要 。
3.种植密度要按种植要求,不能密了 。透风透光不足易造成病害发生 。
4.及时观察,清除病叶,早预防 。
总之,科学用药,科学种植,勤管理,玉米丰收更有保障 。
以上建议及以下3图仅供参考 。谢谢详阅 。

文章插图
“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期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汛期,气温高、降水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大斑病、褐斑病、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 。目前北方玉米主产区的发病情况已呈现出上升趋势,发病较重的区域病株率已达到20%以上,及时防控已成当务之急 。
采取什么措施能够防控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呢?
1、发病条件
这三种病害的致病菌都是真菌(玉米大斑病由大斑病毛球腔菌、褐斑病由玉蜀黍节壶菌、北方炭疽病由玉蜀黍球梗孢菌引起),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除了与玉米的品种有直接关系外,还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高温多雨季节、田间积水、种植密度过大、连作等有利于这三种病的发生,特别是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连阴雨天后突然晴天往往会导致大爆发 。
2、典型症状
玉米的这三种病害虽然均可发生于玉米整个生长期的各个阶段,但以中、后期,尤其是抽穗以后的发病较为严重 。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及苞叶 。
◇玉米大斑病:一般玉米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而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 。病叶上先岀现长棱形的病斑,呈灰褐色或黄褐色,雨雾天潮湿环境中病斑长出黑色霉状物 。病叶上的病斑会连片发展使叶片枯萎死亡 。因病斑呈长条状,所以也叫条斑病 。
◇玉米褐斑病: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和茎秸上,叶与叶鞘的交汇处病斑比较集中 。首先发生于顶端叶片的尖部,黄褐或红褐色的圆形或椭圆或线形的小斑点常常密集成行或凸起 。严重时叶上布满病斑,叶鞘、叶脉上会出现较大病斑 。后期病斑破裂会散出褐色的粉末状物 。病叶处发生坏死而开裂,叶脉会成为丝状 。该病多发于瘠薄地块、玉米八叶至十叶期间 。
◇玉米北方炭疽病:又称眼斑病 。主要发病于叶片上,而且多发于植株上部趋于成熟的叶子上 。起初叶片上岀现较小的透明水渍状病斑,呈梭形或椭圆形,中间色呈乳白至黄褐色、周围色呈褐色至紫色并伴有黄色的晕圈 。发病严重时叶上病斑融合在一起使叶片坏死,而且会蔓延至叶鞘、中间叶脉及苞叶上 。病原菌会导致玉米植株顶端死亡,也会造成茎基腐烂而减产 。高温高湿会加重玉米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 。
- 降血糖蔬菜第一名 降血糖的蔬菜有哪些
- 如何防雾霾?
- 抗旱、抗倒、抗涝的玉米种在哪里可以买到?
- 4个常见的“收纳通病”,只会让你越来越忙,变相加重家务负担!
- 腺病毒感染是什么症状 腺病毒感染是什么病
- I期病房是干什么的?
-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怎么治
- 甲肝病毒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 红糖水泡胡椒可以祛胃寒
- 23岁女大学生手机摇到帅哥,仅一夜就得了艾滋病,她却不敢求救,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