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 三 )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药剂防治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 。
二、玉米褐斑病
【病原】为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
【病状】玉米褐斑病以叶梢与叶片交接处发生最多,茎秆、苞叶、叶片均可受害病斑初期为油渍状黄白色小斑点,后变褐色或紫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有时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形 。病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的休眠孢子 。
【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以褐色休眠孢子囊在病叶、病茎及土中越冬 。借风等因素传播 。田间湿度高有利于病害发生 。
【防治方法】(1)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 。或戊唑醇、氰烯菊酯、丙硫菌唑、咪鲜胺等按说明倍量对水喷雾(2)适时追肥,中耕除草,促进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土地 。
三、炭疽病防治方法:可选用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多种病害,预防是为【上上策】,发生了病害采取治疗,只是被动的【亡羊补牢】——是为下下策!
因此,咱们先说【上上策】的预防措施 。最后一部分介绍【下下策】的应对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
玉米健壮,叶片多,叶色黑绿,发病轻,能够【青枝绿叶,活秆成熟】的品种,相对抗病能力强 。
另外,杨利华研究员指出,黄淮海区域不适合美系红轴,因为高感腐霉菌茎腐病又不耐高温热害 。
此外,吉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冯芬芬研究结果认为,玉米品种“茎秆硬度”和“根系拉力强度”强者,表现抗病,可作为抗病鉴定方法和指标 。
第二,适当稀植,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
要选择“耐密植,又耐稀植”的品种,适当稀植种植为好 。
第三,播种时不要“一炮轰施肥” 。
因为这样,只会造成玉米抗病能力差,且抗倒伏能力差 。
第四,结合玉米的【二控八防】加配2种杀菌剂预防 。
可加配80%乙蒜素+10%苯醚甲环唑或80%多菌灵 。
喷施【80%乙蒜素+80%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三种杀菌剂的混合液,同时加配“精兵强将”多元微肥,以促进植株健壮 。
以上是一直“站在种植户立场”讲农业真科技,具有30年农技指导经验的“十星科技”团队(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为大家的解答 。欢迎关注“十星科技”,欢迎留言评论 。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
夏季北方玉米主产区,是很容易发生大斑病、褐斑病和炭疽病,它们三者都属于玉米真菌感染,主要的患病原因,我认为和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和玉米种植密度大等,都有关系 。
一、认识这三种玉米病害 。
大斑病 。
又叫叶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病斑融合后枯黄 。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0℃至25℃之间的连雨天易发此病 。
褐斑病 。
又叫黄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杆茎和叶鞘,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融合后成大病斑,常和玉米小斑病混合发生 。温湿度比较大的夏季,连雨天容易发生,种植密度大,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危害严重 。
炭疽病 。
常见玉米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褐色病斑融合后叶片枯死,也是玉米茎基腐病侵染的主要原因 。高温高湿多雨年份发病严重,种植密度大多年重茬也易发生北方玉米炭疽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