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 古代勤学故事有哪些( 三 )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 , 身死之日 , 家无余财 , 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 , 载书三十乘 。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 , 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 , 后人论书之丰富 , 也每以“三十”为数 , 不一定必是“乘”或“车” 。如果形容书少 , 则用“无乘书” 。
18.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 , 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 , 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 , 及邹衍重道延命方 , 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 , 该书原名《太平编类》 , 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 , 因事有阙 , 睱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 , 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 , 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 。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 , 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 , 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 , 则天也 。’山谷(黄庭坚 , 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 , 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 , 斯可矣 。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有才气者出 , 便当名世矣 。似祖(效法)裴语 , 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 , (庾)翼未之贵也 , 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 , 俟(等到)天下清定 , 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 , 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 , 官职名 , 倚相 , 人名)趋过(快步走过) , 王曰’是良史也 , 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 。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 , 魏文帝善之 , 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 , 带甲百万 , 任贤使能 , 志存经略 , 虽有余闲 , 博览书传历史 , 藉采奇异 , 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 , 余取所求焉 。”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 , 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 。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 , 而不必管诗的本义 。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 。现今还用 , 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