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小波说不喜欢肉麻文化却老说肉麻的话,肉麻文化到底是什么?

前方预警,我这个回答可能有点儿脏 。
王小波绝顶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人物 。大鱼大肉吃完就没了,王小波的作品,就像他写的直肠国的事情,吃完可以拉出来再吃,反复吃,还是原汁原味 。可以这么说,他的作品,是人文文学界中的自然风景,不到海枯石烂沧海桑田不会变 。家里能有几本王小波的书,能随时拿出手机看几段王小波的小说,这比买了理财,有了存款更让人能体会到“High Happiness”的事情 。
门下走狗,献上膝盖,以表崇敬 。
【为什么王小波说不喜欢肉麻文化却老说肉麻的话,肉麻文化到底是什么?】但毕竟王小波是文人,有文人身上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缺点 。说到肉麻,这死鬼应该是酥麻到骨头里的了 。文人清高,不喜与人同 。他可以跟李银河阿姨卿卿我我,如果看到别人也卿卿我我,他可能就觉得“卿卿我我”没意思了 。文人情商高,家国天下灶头床头的事儿都要关心,可能他就看不惯政治上社会上的一些流俗,看不惯一些掏心掏肺表达情感的民俗,所以觉得肉麻,那如果给王小波一个县令,牧一方水土民众,他会怎样?估计得挂印而去,采菊去了 。就拿这个比喻来说,王小波如果入官场,就是清流,嘴上功夫好,但做事起来,比循吏可能差八百里远 。可喜的是,王二不是官 。爱他 。
可是普通人的情感表达也就是这样,不小心就“肉麻”了,而且没有任何诗意,没有趣味,少了精神上的审美余地 。肉麻就是没情趣吧,太直抒胸臆了 。这是王小波这样极端聪慧的知识分子所不能接受的 。类似的文人还有钱钟书的“方鸿渐”,王朔的“我” 。虽然都喜欢他们的文章,但读得时候就忍不住骂娘:妈的,你们怎么观察得那么刺挠人,你是谁肚子里的蛔虫还是谁心里的明镜,事情刚一开始,就看的明明白白,等别人把明明白白的事儿做了,他们反而觉得无聊肉麻没有情趣 。
他们境界太高了 。王小波说不喜欢肉麻,得了,以肉麻为原点,方圆几百公里的东西他可能都不喜欢 。文字是他的工具,但文字也难以绘尽一个人所有的喜怒哀乐 。看到这些的文字,得小心绕行,得每日三省吾身,悟悟其中的真理 。
前两天吃饭,吃到金花菜,都说新鲜,嫩,就聊到王小波的小说 。说做饭招待上峰的人,用的青菜是真新鲜,做好的饭里都能看到上的绿肥里擦屁股时用的报纸……恶心吗?不恶心,肉麻得很,因为王小波太爱他的走狗了 。回想当年在图书馆读到这里,一个人嘿嘿嘿地乐了半天 。王小波这么变着法子逗我们,逗得我们眼泪都要出来了 。我们也不能不爱他 。
王小波的作品至今不被文学界重视 。对比 。他自己也自嘲过 。看过王小波的《一直特立独行的猪》这部作品,个人觉得,王小波的思维和行文方式确实够独特,说他是文学界中的奇葩也一点不为过 。王小波本身的文学作品就是比较直白,我也并没有看出王小波作品中透露出的肉麻 。只是他能直指现实痛处 。比如对于我过的性教育,在文章中描述得比较露骨,对过人在性教育方面的保守和裹足不前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可能这种在外人看来或者是对于某些当局者看来难以接受的话语看起来比较肉麻吧,是因为王小波让他们心里发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