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诗意解析 塞下曲诗意是什么

【塞下曲诗意解析 塞下曲诗意是什么】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  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 ,  没在石棱中 。
卢纶描写军旅生活的诗篇雄劲有力 , 很有生气 。他在六首《塞下曲》中 ,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刻划将军的形象:或绣旗下发号施令 , 或雪夜里轻骑逐敌 , 或凯旋后琼筵庆功……无不写得真切入神、形象鲜明 。在这首诗中 , 诗人别开生面 , 借用汉代飞将军李广“射虎中石”的典故 , 赞扬了将军勇敢善射 , 力量过人 , 较好地塑造了一个军中主帅的英武形象 。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李广外出打猎 , 把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误认为猛虎 , 便弯弓引箭 , 奋力射去 , 结果一箭中的,箭头深深地扎进了坚硬的石头里 。李广是汉代名将 , 有娴熟的箭法过人的臂力 , 他率军守边 , 匈奴不敢来犯 。飞将军李广是诗人理想中的“良将” , 卢纶就按照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来描写唐代军中的将领 。第一、二句写将军夜出巡边 , 引弓射击 。夜间 , 丛林中一片黑暗 , 一阵风过 , 草木摇动 , 飒飒有声 , 似乎草丛中有一只猛虎即将跃出 。这两句把“风从虎”的说法化作具体的描绘 , 将“夜引弓”的场景作了生动的展现 。第三、四句 , 诗人没有接着写下去 , 经过巧妙的剪裁 , 诗句产生了飞跃 , 从夜间跳到了“平明” 。将军的箭法如何 , 诗人不急于回答 , 待天亮之后 , 便可真相大白:第二天破晓之后 , 战士们去寻找猎物 , 发现将军那装饰着白色羽毛的箭镟 , 射进了坚硬的大石头里去了 。不需要诗人正面讴歌 , 通过箭入石棱的渲染 , 仅仅用一个“没”字 , 就写出了将军的善射和力 。写主帅便是写军队 , 有这样一位英武迅捷、箭法精熟的将领 , 这一支边防部队定然会有信心、有力量 , 克敌制胜 , 守卫好边防 。
写诗同写文章一样 , 应前呼后应 , 首尾贯通 。前面的伏笔 , 后面要有交代;后面的描写 , 前面要有所铺垫 。这首短诗结构严密 , 照应得法 , 诗人把夜间“引弓”和黎明“寻羽”两个因果相关的场景作了精心的安排 。将军夜间把箭奋力射了出去 , 结果如何呢?最后一句作了回答:“没在石棱中” 。诗虽短小却有头有尾 , 丝丝入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