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的谁还能回忆起服役时的八一节会餐情景?( 二 )


我是七三年兵,城市入伍 。
当时,肚子里油水相对足一些,八一会歺时,农村兵(我无意眨低他们),一般抢不上,饮事斑弄几个菜一下子风卷残云,平时亦如此,吃饭比谁快,手准 。七四年到部队农场,饭量上来了,最多吃过4个馒头,但和宁夏,甘肃战友比,小巫见大巫,人家能吃八个馒头,连队定了个规矩,吃饭时必须先吃个窝头,再吃馒头,这下难住了我,一个窝头下肚,已经吃不下去了,结果人家先一个窝头,再几个馒头,时间为一九七四年
当过兵的谁还能回忆起服役时的八一节会餐情景?我是1976年的兵,虽然当兵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是在部队这短短的三年,对于在部队过的每一个八一建军节,我都是终身难忘的,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还是1976年的建军节会餐 。
我们是1976年3月入伍的,虽然已经是3月份,男方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经过几天闷罐火车的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新兵训练营,山西省阳高县的一个村庄,都是住在老百姓家中的土炕上,与家乡的春暖花开相比,阳高县还是一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第一次出早操就经受了严寒的考验,虽然穿的是大头鞋,带的皮帽子,身穿皮大衣,但还是抵挡不住天寒地冻的袭击,这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的严寒 。
除了寒冷以外,最不习惯还是当时的饮食习惯 。1976年那个时候,也是我们国家物资比较紧缺的年代,虽然部队的农副产品供应比地方好,大概是百分之三十的粗粮,百分之七十的细粮,但是实际每天伙食平均下来,每天只有一顿细粮 。细粮包括了大米和白面两个部分,每两天才能吃一顿大米饭,一顿馒头 。其余都是小米粥和窝窝头 。对于吃惯了大米饭的南方兵,饮食上的不习惯成了最大的麻烦 。在副食方面,虽然部队每人每月有三斤猪肉,但是几天才能吃一顿肉,不是大白菜炒肉就是胡萝卜炒肉,能够好好吃一顿肉成了当时最大的期盼 。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以后,终于分到了连队,连队的伙食比新兵连稍微要好一点,因为连队自己喂有猪,种有蔬菜,偶尔改善一下伙食,或是每周包一次饺子还是能够实现的,比在农村时的伙食还是要好很多 。但听老兵们说,连队吃的最好就是在每年建军节,连队都要会餐,会餐吃的可好了,哈哈,听到老兵的话,真的很期待八一建军节快点到来 。等了几个月,1976年的八一建军节终于来了,上午和战友们约好到大同市区逛逛,这是我第一次到大城市,以前在老家最多去过县城,的确没有见过大城市,所以第一次到了大同,这也我平生第一次到大城市,到了大同市区,看到满大街都是当兵的,感觉既陌生由熟悉,陌生的是第一次感觉大同市真的大,熟悉的是看到满大街都是当兵的战友,既有一种亲切感,也有一种自豪感 。在班长的带领下,中午我们在饭馆里吃了一碗面条,班长说中午简单吃一点,晚上连队要会餐 。我第一次听说会餐这个词,就是在部队听说的,会餐和八一建军节紧紧连在一起,以后只要听到会餐,我都会想起八一建军节 。
回到连队以后,会餐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我们还是按照往常吃饭那样,整好队列,指挥唱歌,不过这天唱歌更有力,更有劲,歌声也格外嘹亮 。雄赳赳气昂昂奔赴饭堂,开始了到部队以后的第一次八一建军节会餐,也是自己平生的第一次会餐 。看到满满一大桌菜,花色品种繁多,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分量也非常足,尽管连长指导员不断的台上讲话,说句话他们讲什么,我现在一句都记不起了,我们的目光都在大餐上,都在饭桌上 。随着连长的一句聚餐开始,哈哈,我们立即就开始狼吞虎咽 。虽然没有酒,但是战友们还是用开水不停地相互敬酒互相祝贺,不到三十分钟满满一大桌菜就被我们一扫而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