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千年,为何现在还有人推崇儒家,儒家思想如何发展的?

好则留,孬则弃 。

过了几千年,为何现在还有人推崇儒家,儒家思想如何发展的?

文章插图
因为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根,所以要继续传承,以德育人,忠厚善良做事,不忘初心,牢记根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
从道统传递而来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成两个小问题来回答:一是为何现在还有人推崇儒家;二是儒家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现在悦哥试着说说自己的看法 。
不过,悦哥倒是希望,我们都能借这个机会,脱离轮回 。毕竟,红尘是娑婆世界,娑婆即是遗憾 。如果有机会能上升到更高级别的能量空间,不留遗憾,那有多美!
我是悦哥,我的梦想是“3+1”:读懂《论语》+《金刚经》+《道德经》这3本书,成为1个像张庆祥讲师那样的开悟者和传统文化传播者 。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
儒道佛三足鼎立文化!儒入世文化更受欢迎!风行世界扬中华文化!融入大中华从学儒始!(题:儒家学说风行世界)
孔子思想形成儒家文化体系,从此两千多年以来始终社会为导向,继承与发展之中 。
儒家文化所昌议天下,仁者爱人,礼义至上 。把一切做人的社会习性都归纳一体,一旦有叛逆就是违法犯罪的框架之内 。
对父母不尊,对国家不爱一一
就[信]而言,所指广凡 。借人家钱不还是失信之人 。说重一些,借钱不还的人德性有问题不说还荣冠老赖 。
儒家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教育做人的标本 。
总之孔子圣人的宝座上永远坐牢了,
社会再文明发展,都有儒学存在,又谁能赤裸裸的抛开不用呢?
现代社会依旧有人提倡儒家思想很正常,因为现代社会的儒家本就不是几千年前的先秦儒家,更不是汉代董仲舒的儒家 。儒家思想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不仅包括儒家,即便是道家,还是佛学思想,都不是僵化,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并且一直在不断发展创新 。
我们现在看到的儒家,和几千年先秦时期的儒家大不一样,而我们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儒家思想,也是被现代人改造后之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儒家思想 。
儒家思想并不是僵化不变的,下面就先秦时期,到汉朝、唐、宋明几个朝代更迭中儒家思想特色来进行阐述 。
在先秦时期,社会大抵是战乱年代,面对“礼崩乐坏”的大环境,儒家先贤进行了诸多思考,认为要恢复社会稳定发展,就要解决社会秩序混乱问题 。所以先秦时期的儒家先贤,思想里面多少总是在强调“礼”的 。从孔子的“礼”到荀子的“隆礼重法”,都透露出儒家先贤对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视 。所以,先秦儒家的特色,大抵就在于其对“礼”的维护了,而对“礼”的强调,也是适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 。
汉朝时期,以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为代表,儒家成为汉朝相对繁盛时期的主流思想,而带领汉朝修养生息,渐渐恢复国力的“黄老道家”被“拉下神坛” 。其实也不必为“黄老道家”鸣不平,学说特色决定了这一结果 。“黄老道家”的“无为”用来治理“盛世”,哪里压得住盛世下因利而生的“欲”呢?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实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就需要董仲舒之“独尊儒术”帮忙治理治理社会秩序 。
只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是有一些差距的,董仲舒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先秦儒家学说基础上进行“扬弃”般的发挥 。比如,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到荀子的“天人之分”的性恶论,都体现了先秦儒家对主宰人之命运的“意志之天”这一观念趋于远离和否定的态度,而董仲舒则提出“天人感应”,认为天可以和人相互感性,如果君主不尊天而爱民,就会受到天的惩罚,董仲舒这里的天对人类的政治活动有一定的主宰意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