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的诗意 苏轼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① , 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 , 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
簌簌衣巾落枣花 , 村南村北响缫车② 。牛衣古柳卖黄瓜③ 。
酒困路长惟欲睡 ,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
【注释】
【浣溪沙苏轼的诗意苏轼浣溪沙赏析】①徐门:即徐州 。②缫车:抽丝之具 。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 , 抽出蚕丝 。③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
【译文】
枣花簌簌落在衣襟上 , 村南村北都响起缫车的缫丝声 。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
一身酒意 , 加之路途又遥远 , 不禁犯起困来 , 艳阳高照 , 口干舌燥 , 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敲开野郊一户人家的大门问他家是否有茶 。
【赏析】
元丰元年(1078)春天 , 徐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 , 作为徐州知州的词人率领民众前往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 , 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目睹农村久旱逢雨的欢乐景象 , 词人深受感染 , 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 , 这是其中一首 。
词的上片描写农村风光的几个典型场景 。“簌簌衣巾落枣花” ,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非常轻微的 , 而词人却听得那么真切 , 这句话流露出了一位关心农事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村南村北响缫车” , 四处都响起了缫车声 , 这景象多么喜人呀 。词人走着走着又看到这样一幅情景:“牛衣古柳卖黄瓜 。”更是喜不自甚 。上片三句话描绘了三幅清新朴素的乡村风情图 , 色彩鲜明 , 音乐感也强 , 给人以至美的享受 。
下片写自己在谢雨路上的感受 。“酒困路长惟欲睡” , 这句写词人的意识活动 , 酒意还未消 , 路途还很遥远 , 人已昏昏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两句 , 体现出词人不拘小节、洒脱狂放的性格特征 , 颇有生趣 。
苏轼词中鲜有描述农村生活的作品 , 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