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翻译精简 过秦论翻译全文翻译( 二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雍州之地 , 崤函之固 , 自若也 。陈涉之位 ,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 ,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 ,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 , 行军用兵之道 , 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 , 功业相反 , 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比权量力 ,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 , 致万乘之势 , 序八州而朝同列 ,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 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身死人手 , 为天下笑者 ,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注释】
①秦孝公:秦国的国君 , 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 。他支持变法 , 使秦国开始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 。
②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 , 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 东至崤山 , 西至潼津 。
③雍(yōng)州:古九州之一 , 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 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
④窥:窥视 。这里是伺机夺取的意思 。
⑤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 。
⑥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 。席卷 , 像卷席子那样全部 卷了去;包举 , 像用布包东西那样整个地裹了去;囊括 , 像用袋子装东西那样搜括干净 。
⑦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八荒 , 即八方 。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 , 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 , 合称八方 。此泛指荒远的地方 。
⑧商君:即商鞅 , 姓公孙 , 原是卫国的庶公子 , 称卫鞅 , 好刑名之学 。入秦后佐秦孝公主持变法 , 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 , 号曰商君 。
⑨务:从事 , 致力于 。
⑩连衡:即连横 。古人以东西为横 , 以南北为纵 。地处西方的秦和处于东方的齐、楚等国联合起来以攻打别国 , 叫连横;东方各国北自燕 , 南至楚联合起来抗秦 , 叫合纵 。
(11)斗:使动用法 , 使……争斗 。
(12)拱手:两手合抱 , 喻很轻松的样子 。
(13)而:连词 , 表修饰 。
(14)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 340) , 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 , 大破魏军 , 魏国割河西之地给秦国 。
(15)没:通“殁” , 死 。
(16)惠文、武、昭襄:《文选》作“惠文、武、昭” , 《史记》作“惠王、武 王” 。此处从《汉书》 。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 , 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 , 昭 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
(17)蒙:继承 , 蒙受 。
(18)故业:指先人的基业 。
(19)因:动词 , 沿袭 。
(20)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 , 本属楚地 。
(21)举:攻取 。
(22)巴、蜀:皆古国名 。巴 , 在今四川东部;蜀 , 在今四川西部 。
(23)东割膏腴之地 , 北收要害之郡:秦武王四年 , 秦攻取韩国的宜阳;昭襄王二十年 , 魏国献出河东故都安邑;即所谓“膏腴之地”和“要 害之郡” 。膏腴 , 肥沃 。要害之郡 , 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 。
(24)会盟:特指诸侯集会结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