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完整故事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这一路上 , 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 , 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守株待兔 。
典故
【守株待兔的完整故事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宋有人耕田者 , 田中有株 , 兔走触株 , 折颈而死 , 因释其耒而守株 , 冀复得兔 , 兔不可复得 , 而身为宋国笑 。
——《韩非子·五蠹(dù)》
战国末期 ,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 是儒家学者荀子的学生 , 但他没有拘泥于儒家思想 , 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了这种理解 。
韩非子说 , 在上古时代 , 人类为了应对鸟兽的威胁发明了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 , 为了解决生食的危险 , 发明了钻木取火的办法 。而后来到了中古时期 , 天下洪水泛滥 , 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疏通河道 , 排洪治灾 。再后来 , 夏桀和殷纣的统治残暴昏乱 , 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
韩非子认为 , 这样的历史表明 , 如果到了夏朝 , 还有人用在树上搭窝棚居住和钻木取火的办法生活 , 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时代 , 还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为第一要务的话 , 那就一定会被商汤、武王所耻笑 。既然如此 , 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方针并加以实行的人 , 也会被现代的圣人耻笑 。因此 , 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 , 不死守陈规旧俗 , 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 , 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
他举了一个例子 。据说宋国有个人在田里耕作 。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 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 , 这个农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一只兔子 。从此 , 他放下手中的农具 , 守在树桩旁边 , 希望再捡到兔子 。显然 , 他不可能再得到兔子 , 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现在假使还要用先王的政治来治理当代的民众 , 那就无疑属于守株待兔之类的人了 。
释义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 , 不知变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