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翻译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阅读下面诗词 , 完成3~4题 。(4分)
【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钱塘湖春行翻译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分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 , 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 , 衔接自然 , 对仗精工 , 语言清新 , 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
【乙】
行香子
【北宋】秦观
树绕村庄 , 水满陂塘 。
倚东风 , 豪兴徜徉 。
小园几许 , 收尽春光 。
有桃花红 , 李花白 , 菜花黄 。
远远围墙 , 隐隐茅堂 。
飏青旗 , 流水桥旁 。
偶然乘兴 , 步过东冈 。
正莺儿啼 , 燕儿舞 , 蝶儿忙 。
【分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词作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 , 浅近的语言 ,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 , 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得迷人春色 。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 , 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 , 变为色彩鲜明 , 形象生动 , 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
3.【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 , 好在哪里?(2分)
“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 , 具体可感/“倚” , 倚靠 , 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 。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倚东风”本指“迎着暖暖的春风” , 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倚”字 , 春风变得如同桌椅实物般可供“倚靠” , 所以“倚”字以有形写无形 , 将无形的春风描绘得更具体可感 , 也表现出了诗人游兴正浓、怡然自得的心境 。
4.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 通过描绘春日图景 , 表达了作者之情 。(2分)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喜爱(热爱)和赞美/愉悦 。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对比鉴赏 。品味诗歌《钱塘湖春行》 , 由“孤山寺北贾亭西”可知 , 这里两个地名连用 , 表明诗人是在一边走 , 一边观赏 。后一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早莺争暖树”和“春燕啄春泥” , 由动物的忙碌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则由“渐欲”和“才能”两个词写出诗人观察、欣赏植物的感受和判断 , 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 , 富含自然理趣 。尾联则写诗人置身其间 , 饱览湖光山色之美 , 心旷而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 , “最爱”一词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品味诗歌《行香子》 , 由“树绕村庄 , 水满陂塘”可知 ,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描绘的是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的优美景色 。接着“东风”点时令 , “豪兴”说明游兴正浓 , 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 , 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 , 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 。围墙 , 茅堂 , 青旗 , 流水 , 小桥 , 动静相生 , 风光如画 , 而又富含诗韵 , 引入遐想 。全词下笔轻灵 , 借景抒情 , 意兴盎然 , 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 也表现了诗人对乡野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