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 。【夏:榎,槚,茶树 。楚:荆条】)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 。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 。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 人先学习立志 。就是这个意思 。(志者
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
大学之教也,时 。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 :「敬孙【逊】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句读略有不同 。)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一说:拨弄琴弦,调弦听音】;不通晓鸟兽草木,不会譬喻天时人事,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修之于身】,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 。就是这个意思 。
今之教者 , 呻其占毕 , 多其讯 , 言及于数 , 进而不顾其安 , 使人不由其诚 , 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
◎易解:【呻:诵读,吟诵 。占:窥视 。毕:书简】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 。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 。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 。虽然课
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逊】 】 ,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 。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 。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 。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 。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
-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 兰亭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内容
- 桃花源记高级的课文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 广望匈奴有数千骑文言文翻译 望匈奴有数千骑原文翻译
- 荷塘月色的佳句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句子
- 出师表的注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 杞人忧天原文注音及翻译 杞人忧天翻译及原文
- 原文内容和诗意解析 早发白帝城古诗赏析
- 伤仲永原文注释翻译 伤仲永翻译及原文
-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原文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