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讲解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1]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 。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 。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 。《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 。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 。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翻译】: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 枫桥夜泊的诗意及注释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及赏析
-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 立春新晴翻译及赏析 立春古诗杜甫翻译
- 孔子拜师故事的内容简介 孔子拜师的故事及启示
- 兰亭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内容
- 春夜洛城闻笛注释翻译 春夜洛城闻笛翻译全文
- 给男闺蜜的备注
- 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适度水解蛋白奶粉的区别及用途?
- 雅马哈125所有车型价格 雅马哈125所有车型及价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